<h3>  为了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2024年4月11日下午,白云区四个镇(人和,太和,钟落潭,江高)初二英语教师(包括人和镇初一英语教师)、初二中心组成员、上学期参加培训的新教师参加了在白云区龙涛外国语实验学校举行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基于主题意义下的语法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两节课例展示、教师交流与点评和专题分享。  </h3>  <h3>                            课例展示1<br>  来自龙涛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林珊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语法课。课堂开始,林老师通过播放视频和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表达,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主题的目的,同时提出任务,设置情境,要求学生帮助Emma制作一个关于动物的报告。紧接着,教师通过呈现一篇关于濒危动物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物种灭绝的原因、濒危动物的现状以及为什么要保护濒危动物,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结构,可以概括为:situation+body+ending,为后面的写作搭建结构支架。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语篇中出现的语法结构:①...not +adj. +enough +to do sth.,②...so+adj.+that+从句... ③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 /It is+ adj. +of sb. +to do sth...,并引导学生区分介词of前的形容词和for前的形容词特征,并brainstorm更多的同类形容词。然后,通过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运用语法句型。在熟悉语法句型后,教师提出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濒危动物,学生提出很多观点,并再次运用语法句型。教师提出帮助Emma回顾所学内容,为后面的写作铺垫。最后的环节,学生帮助Emma完成报告进行写作。写作任务完成后,教师邀请两个小组进行口头汇报,最后教师进行评价。 <br>      这是一节基于主题意义的深度教学的课堂,林老师善于设问、追问等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也设计开放式问题以拓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多表达观点的机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节有深度的语法课。</h3>  <h3><br>                            课例展示2<br>  来自白云区景泰中学的刘嘉欣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同样出色的语法课。本节课也是第五单元的语法,是同课异构。刘老师首先提出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What does it look like?/Why do you like it?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话题。紧接着,刘老师让学生分析语篇My favorite animal,引导学生观察内容结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包括:appearance,home,food,ability,opinion,然后引导学生总结重点句型: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 ...adj. enough +to do...,最后,引导学生使用已学句型,介绍自己所代表的动物。教师通过展示panda哭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发生了什么,以引出学生对动物现状的思考,然后通过观察语境中的形容词引导学生总结句型:It is adj. of sb. to do sth...并通过例句让学生灵活使用。而后,让学生观看视频,提出思考问题:1.What anim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video? 2.What problems are they facing?3.What should people do?,让学生意识到濒危动物的现状,并提出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最后的输出活动,教师设置情境,假如你是濒危动物,请呼吁人类保护动物,帮助他们,并要求运用到内容结构和语法句型。最后,学生小组合作,口头展示,教师根据评价表进行评价,最后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也呼吁大家保护动物。<br>     刘老师的课堂根据学情进行设计,为学生搭建很多脚手架,鼓励学生关注濒危动物的现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观点,学生围绕主题运用语法句型进行思维碰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深度教学。</h3>  <h3>                          教师交流与点评<br>  初二英语教研员谢和武老师对这两节课评价很高,首先,他提到两节课是同课异构,学情不同,第一节课学生水平比较高,第二节课学生水平弱一点,但是两位老师都勇于挑战,认真备课,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谢老师还强调,两位老师基于新课标,创设真实情境,重视语法形式,意义和使用,也是基于英语活动观而设计的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活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围绕主题,进行主动的、高投入的、理解记忆的、涉及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最后,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设计重视语篇输入,是基于主题意义进行深度的教学设计,自然而然,学生也会主动输出语篇,比单一的语法输出要好很多。</h3>  <h3>  人和镇英语教研组长张老师也大力肯定了这两节课,提到老师们为学生设计 wonderful traps,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产出效果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情境教学贯穿始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语法,使用语法,而且活动目标指向明确,头脑风暴的adj.为后面活动做好铺垫;特别强调,两位老师吃透了教材,能够补充,更新教材,符合学生特点;最后也提到一点建议,比如:学生所写的作文,如果能够投影出来,呈现出来可能会更好一些。评价多为自评,如果增加小组互评是不是更好一些?</h3>  <h3>  太和片英语教研组长张老师也对两节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她提到两位老师语法教学遵循了form— meaning- usage的教学规律,创设了真实情境,两位老师均使用全英教学;第一节课林珊老师的板书整洁,语音,语调优美,师互动效容量较大,兼顾听,说,读写四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考虑到学生程度好, 是否让学生自己自由产出呢?学案中的tips可以不给出那么多,放手让学生多写。<br>  第二节刘老师的课注重引导学法,课件制作用心,时间控制很好,输出部分形式也很好。也提出能否让学生最后的环节进行一个 interview。</h3>  <h3>  最后,白云实验学校杨老师点评,她提到刘老师的课堂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更容易模仿,而林老师的教学设计更新颖和灵活,两位老师教学设计完整,非常值得大家学习。<br></h3>  <h3>                              专题分享<br>  随后,白云区英语教研员谢莹老师做了《基于主题意义下的语法教学》的讲座,主要从What is Grammar? Why to learn? 和How to teach 三个方面展开。<br>1.What is Grammar?<br>  Grammar refers to how we combine,organise and change parts of words, words and groups of words to make meaning. Grammar includes a large number of forms and uses.We use grammar unconsciously when we speak, listen, read or write.<br>2.Why to learn?<br>  学习语法的目的是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一意义一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P21) 提高运用语言的准确性(accuracy),流畅性 (fluency)和得体性(appropriate)。<br>3.How to teach?<br>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不仅仅关注学生是否熟记和掌握了语法规则,而应根据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创设情境,将语法知识的理解和使用融入主题语言和主题意义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正确恰当得体的使用语法的机会。语法的学习不能脱离语境和语篇,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中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处理,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表达观点,进行深度学习。教师也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为理解而教、为思想而教、为意义而教、为发展而教。</h3>  <h3>  听完二位老师的精彩课例以及大家的研讨之后,两位教研员带领初二中心组及上学期参加培训的新教师与两位上课老师合影留念。</h3>  <h3>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br><br><br>摄影:蔡静<br>记录:程雪洁<br>美篇:何文芳<br>审核:谢莹、谢和武、苏秀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