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在富屯溪畔的一颗明珠——福建省邵武电厂2×1.2万千瓦机组的建设经过

华克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提供材料/曾庆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整理/刘达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黄克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邵武地处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武夷山下,是闽北的重镇,俗称“铁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但解决前,邵武电力发展几乎为零,解放初期,地方国营只有一台5千瓦煤气发电机组,仅供县政府及城关部分民商照明使用,几经发展,到1965年邵武火电厂发电量也仅达774万千瓦时。1965年开始在“备战”和“小三线”建设中,邵武电厂才开始飞跃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5年11月,为解决城关照明用电并支援鹰厦铁路段的基础建设,县人民政府才投资11.65万元,扩建一台64千瓦煤气发电机组,1956年10月,面对邵武地区工业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用电,省工业厅再投资63万元在漠口溪兴建当时邵武最大的径流引水式电站——漠口水电站,安装了二台124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6KV高压配电线路15公里,于1958年元旦正式向邵武城区供电,结束了邵武几乎没有电力的历史。1960年10月,因64千瓦煤气发电机组发生爆炸报废,同年12月又安装了一台80千瓦煤气发电机组,供大炼钢铁使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9年10月,省燃料工业局为解决本省重点煤矿之一的邵武晒口煤矿的用电问题,决定投资316万元,在晒口田边村兴建一座装机容量为3000干瓦(2×1500千瓦) 汽轮发电机组。该工程一期于1960年元月开工,同年9月发电,二期于同年10月开工,翌年5月投产发电。经省委批准,1961年5月1日,该厂划归省水电厅直接领导,改煤矿附属电厂为邵武电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确保邵武煤矿工业生产及邵武地区用电需要,省水电厅除对该厂二台1500千瓦机组进行“填平补齐”外,经省人委批准,1961年12月从厦门租用水电部第二十七列车电站(装机容量为2500千瓦)安装于邵武贮木场左侧并网发电,并架设晒口至县城计10.5公里第一条35KV高压输电线路。并于1962年1 月起,该厂和地方国营邵武电厂合并,改称为邵武火电厂。原地方国营邵武电厂改为直属邵武火电广供电所,即为福建省邵武电厂前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并后的邵武火电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综合奖励办法,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电力生产的大发展。年总发电量从1962年的662万千瓦时,增加至1965年的774万千瓦时,年总产值从1962年的43万元,增加到1965年的50万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5年开始在“备战”和“小三线”建设中,从上海、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城市迁来几家工业企业,同时根据“三线建设”的布局,又新建了一批国防化工厂、重工、轻工等企业,邵武地区的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根据省电力负荷发展规划,到1970年,邵武地区的最高用电负荷可达11.7亿千瓦时,而当时闽北电网全部发电设备总出力仅为10.8万千瓦,发电量也仅为7亿千瓦时,电网缺电十分严重,主要电源点,除古田溪水电站及已有火电厂外,急需尽快建设新的火力发电厂,作为闽北的应急电源和水、火电调节之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闽北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受到了水利电力部的重视。1965年1月,水利电力部下达了《关于布置1965年闽北火电厂按5--10万千瓦规模的选厂任务》。根据水电部的部署,福建地区电力规划三人小组于同年4月和7月先后在上海召开了两次会议,专题研究福建省“三五”电力负荷发展情况和组织选厂工作组开展选厂工作问题。闽北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受到了水利电力部的重视。1965年1月,水利电力部下达了《关于布置1965年闽北火电厂按5--10万千瓦规模的选厂任务》。根据水电部的部署,福建地区电力规划三人小组于同年4月和7月先后在上海召开了两次会议,专题研究福建省“三五”电力负荷发展情况和组织选厂工作组开展选厂工作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会议决定,由省水利电力厅和水利电力部华东电力设计院联合组成的选厂工作组,通过多次现场踏勘,初步选定了邵武的药村、越王庙、下王庙、晒口、碓下、下新铺六个厂址方案。同年7月30日,由省水利电力厅副厅长李志和华东电力设计院院长徐峰、副院长薛怀昆率领的选厂复查工作组抵达邵武,经复查踏勘比较,推荐药村与晒口二个广址方案报省人民委员会审定。8月16日,副省长贺敏学又建议将顺昌县原富文钢铁厂厂址列入选厂补充方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根据“战备”观点和“靠山、隐蔽、分散”原则进行反复比较,认为药村厂址位于福建“小三线”的地区的“第三线”,武夷山支脉婉蜒全境,地形隐蔽,附近有丰富的煤源,且紧靠鹰厦铁路和316|国道,位省闽江第一支流--富屯溪畔,南距邵武火车站4.5公里,交通方便,厂区大部分是山地,占用农田仅25亩,厂区东西宽300米,南北长800米,足够厂区和施工用地的需要,生活福利区可布置在附近丘陵地带,亦不占用农田,是个较为理想的厂址方案。9月16日,省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了药村厂址方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16日,水利电力部批准了《邵武火电厂工程设计任务书》,同意建设规模为7.4万千瓦(2台1.2万千瓦和2台2.5万千瓦中压凝汽式机组),总概算投资5500万元,燃煤以本地无烟煤为主,由水利电力部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工程设计。为了加快电厂的建设速度,以便解决邵武地区军工用电的急需,水利电力部还决定将江西南昌电厂和河北石家庄微水电厂库存的两套捷克进口的1.2 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先调拨给邵武电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建省水利电力厅立即着手筹建工作,于同年11月25日批准成立了邵武电厂筹建处。1966年初,华东电力设计院完成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5月5日至5月14日,省基本建设委员会组织华东电力设计院、省水利电力厅、省成套局、南昌铁路设计所、省建设厅设计院、省三建公司等单位,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会审,同意电厂的最终规模按两台1.2万千瓦考虑,但适当留有扩建余地,计划两台机组分别于1967年8月底和12月底投产发电,工程概算总投资1955.65万元,燃煤改为烟煤与无烟煤的混合煤。5月12 日,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又增列邵武电厂为省重点建设项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省计划委员会还同时抄转下达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财政部批准追加邵武电厂1966年基建投资150万元,以便加快建设进度,解决邵武地区国防用电急需的计划。国家计划委员会也迅速批复了邵武电厂建设任务书。6月20日,省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复了邵武电厂扩大初步设计。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第一工程处负责全厂的建筑工程施工,省水电厅机电安装公司第一工程队负责工程的安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6年6月中旬,邵武电厂的厂区、施工区、铁路专用线、进厂公路的征地拆迁、“三通一平”等工作开始进行。八月,主厂房破土动工,当月底,省水利电力厅机电安装队进场。10月6日,为了统一和协调现场施工步调,加强对工程的统一领导,由省水利电力厅、筹建处、土建、安装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等领导共同组成了现场施工领导小组。全体参建单位和广大的建设者在工程施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急军工用电之所急,坚决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实行建设工作革命化,狠抓工程高质量,生活低标准,生产设施从新,生活设施从简”的建厂原则,克服困难,通力协作,使工程得以顺利进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由于装卸与交通工具匮乏,从河北石家庄和江西南昌调运来的机组设备,一到火车站,大部都由筹建人员自己御车搬运。广大筹建人员,不分白天黑夜,不畏烈日严寒,只要一接到设备到站的通知,便立即奔赴车站,小件设备采用人力搬的搬、扛的扛,大件设备则采用滚筒滚、卷扬机拉,再加以人力肩扛手推,硬是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将大部分设备搬运进场。至1966年底,征地工作已基本结束,主厂房建筑与烟囱基础全部完成,供水系统已完成围堰与拦河坝,安装临时设施也已基本完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7年初,药村火车站及输煤专用线工程开工。6月,为解决机组启动电源和满足地区负荷临时需要的第27列车电站从三明调进药村。8月,从电厂到邵武城区的35千伏输电线建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7年10月,工程临近组装的关键阶段,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设备材料未能按期全部调运进场,加上水泵房基础发现与原设计的钻探资料有出入,基坑壁和底部产生透水现象等问题尚等解决,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省第三建筑公司施工人员退场后,直至1968年12月才进场复工,按照安装工程的急需情况,逐步完成土建工程。机组的安装采用两套机组分期交叉施工的形式,在土建工程一再拖延的情况下,两套机组的安装准备工作仍然坚持抓紧进行。1968年3月,1号机组的主设备开始安装。1969年8月,1号机组安装结束,开始分部试运行。9月29日,进行72小时试运行,因地区负荷过低,试运行仅14小时中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经省水利电力厅电业局组织建设、安装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召开1号机组设备安装竣工交接会议,研究决定1号机组从10月初开始正式移交电厂,供邵武、光泽两县用电,比原计划推迟了25个月投产。2号机组从1970年7月开始安装,1971年5月锅炉安装结束,8月24日,整套机组进行72小时试运行。8月底,110千伏升压站工程安装调试结束,全长85.5公里的邵(武)顺(昌)线架通。9月1日,两台机组经邵顺线并入闽北电网运行。至此,邵武电厂2×1.2万千瓦机组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工程实际总投资1986.9万元,每千瓦造价为827.89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邵武电厂2×1.2万千瓦机组的建成投产,迅速提高了该厂的发电能力,当年,该厂的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9748干瓦,占当时全省18个火电厂总容量的12.8%。1972年该厂的发电量完成1.9亿千瓦时,占当年全省36 个火电厂发电总量的21%,成为70年代初期全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当时闽北“小三线”工业建设快速发展,水电又因连续几年严重干旱无雨,出力不足,电网缺电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邵武电厂2台1.2万千瓦机组的建成投产,极大地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截至1998年11月两台1.2万千瓦机组全部退役,累计发电近30亿千瓦时,对闽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滩高一丈”地涌进闽北这片热土。为了适应闽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用电日益增长的需求,改善闽北地区的电源结构,加快后续电源的储备,经报请国务院批准,福建省电力工业局决定在邵武电厂旧址进行二期技改,建设两台12.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技改工程于1996年11月2日开工,1998年3月、9 月,两台机组分别建成投产。至1999年10月,两台12. 万千瓦机组已发电近14亿干瓦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后语:</span>曾庆连提供材料、刘达华整理的“闪烁在富屯溪畔的一颗明珠——福建省邵武电厂2x1.2万千瓦机组的建设经过”原文,刊载在南平市文史资料第5辑《难忘岁月——闽北小三线建设实录》中,1999年12月出版。政协文史资料系内部出版物,不对外公开发行,受众面小鲜为人知,一般人员是很难寻觅看到的。我身为上海内迁厂的子弟,在南平生活工作数十载,历来对南平地方文史颇有兴趣,比较关注福建小三线建设的史实与史论。现将此文章录入我的美篇,编辑发表,以飨美友读者,众人分享与留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