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系列专栏】《聊聊我眼中的京杭大运河》(十)江南段•嘉兴三塔 作者:马虹

霞光之声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作者题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京杭大运河无疑是一条承载着丰富文史记忆的重要水道。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它连接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串联起了众多历史名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而我,出生在无锡(其中的一个沿河城市),工作在北方,退休又回到出生地养老,有机会开着车沿着这条古老的运河行走,穿越了一系列令人陶醉的城市,用我的眼睛和笔墨记录了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我将陆续发表系列小作文《聊聊京杭大运河》,把我走过的京杭大运河沿途的这些城市,通过我不成熟的文字,把她们的美丽和魅力展现出来,向朋友们分享、与朋友们共同感受这条运河所承载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穿越历史的旅程,感受京杭大运河周边城市的独特魅力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聊聊我眼中的京杭大运河》(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江南段•嘉兴三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马 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片:马 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朗诵:霞光之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制作:霞光之声</b></p> <p class="ql-block">  江南运河嘉兴段北起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长虹桥,南到桐乡崇福镇,全长81.22公里。</p><p class="ql-block"> 嘉兴段,是中国大运河自然条件最好、形成时间较早、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提及嘉兴,乌镇和西塘古镇的倩影便浮现在眼前,如诗如画,是烟雨江南的代表。南湖里的那条船是中华民族最伟大历史事件之一的见证地,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起航和初心。月河古镇的粽子,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它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在美丽的嘉兴,若喜欢自然风光,可以领略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若喜欢人文历史,可以感受繁华富庶之地的历史沉淀。</p> <p class="ql-block">  我们早上6点从无锡出发,自驾115公里,7点45分准时到嘉兴的运河公园打卡,走进运河公园,远远就看见台阶上闪闪发光的巨大不锈钢水滴雕塑,我猜想它应该是告诉人们前面就是运河。 </p><p class="ql-block"> 公园里最吸引我的是几处栩栩如生的塑像,它们塑造了以前生活在运河边的普通人,他们靠运河为生,或拉纤、或搬运、或捕鱼、或打铁……,还原了昔日百姓艰辛的生活场景。在他们坚定的眼神中,我读懂了生活在运河边的人们身上那种固有的“脚踏实地、前赴后继”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位于嘉兴西门外京杭古运河畔,有座神秘之地,三塔并立——嘉兴三塔。在我心中,嘉兴三塔是不可错过的风景。它仿佛是大运河的守护者,见证着这条古老水道的繁荣与变迁。它与京杭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有一本闻名世界的刊物《国家地理杂志》,在1926年曾经以“嘉兴三塔”作为封面向全世界介绍京杭大运河。嘉兴三塔是嘉兴著名的景观,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为往来的船只指明航向,再目送它们进入杭州水域。</p> <p class="ql-block">  嘉兴三塔初建于唐代,据史记载,此处曾水深流急,行舟过此多沉溺,于是人们推测潭中有白龙兴风作浪。为了镇压白龙,人们运土填潭,并建起三塔。这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活动,更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三塔面河背城,旧时舟子遥见三塔,遂谨慎行驶,实起航标作用。后来三塔周边逐渐繁荣起来,开设了驿站、递运所等,建起了寺庙、祠堂等建筑,成为了古时嘉兴的兴盛之地。</p><p class="ql-block"> 塔边有两根石柱为遗存的原物,柱上有一道道纤绳的深深勒痕,是古代纤工为保护三塔,而紧靠石柱拉纤所留。</p> <p class="ql-block">  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经过嘉兴都要到三塔巡游。乾隆精通饮茶之道,遇见东坡煮茶亭自然是欢喜无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第三次南巡时,索性将三塔边的景德寺改名为茶禅寺。后人立下《禅茶夕照》石牌坊,成为嘉兴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然而,嘉兴三塔的留存并非一帆风顺。它们曾经多次毁于战火,如同历史的见证者,经历了兴衰更迭。在近代,三塔也经历了拆除与重建的波折。在文革期间,三塔被拆除以建设地方小水泥厂,但后来由于水泥厂效益不佳被淘汰,三塔的原址又变为了空地。直到经济好转,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时,才在原址上按照原貌重建了这座新三塔,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p><p class="ql-block"> “三塔移舟望若仙,穹林翠壑俯江烟”。嘉兴三塔巍然屹立在大运河畔,成为嘉兴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标志性景点。嘉兴三塔不仅见证了嘉兴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嘉兴人民对于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悠悠嘉兴三塔,见证了运河千年的绝代风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马虹——特级教师,曾经的英语教研员,英语教师。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意在余生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下自己人生的足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朗诵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霞光之声——辽宁省鞍山市朗诵艺术协会会员,网络平台主播,朗诵文艺沙龙制片人。英语教师,教育工作者。喜欢在朗诵中沉淀自己,陶冶自己,升华自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