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倪征日奥云:“健雄侄:两次来函,均已收到无误。珠叔忌辰周年之礼,亦已嘱托筱明办理。她的地址是北京永定路52县号院108楼2-1邮编是100000。</p><p class="ql-block"> 我于今去会经住院检查,医嘱应于春节后再来住院做手术,当于三月底在一年内溶“二进宫”,并于四月一日做了前列腺手术,四月底出院,回家休养,现似已平静无事,勿念。唯眼力日差,手抖不已,看书颇吃力。侄和德珍均患过支气管炎,好在现已痊愈,以后现在该要“快脱快穿”,切不可大意,到了这个年龄,就得如此。</p><p class="ql-block"> 即询</p><p class="ql-block"> 时祺 德珍均此</p><p class="ql-block"> 征日奥(身份证只用此名)</p><p class="ql-block"> 1996.6.3</p> <p class="ql-block"> 注:哲存即倪征日奥(1906年7月—2003年9月3日),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法学家。倪征燠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p><p class="ql-block"> 1906年7月,倪征燠出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的黎里镇,中学毕业后,他立志学法,报效国家。他先在东吴大学法学院读法律专业(1915年法学院设立于上海),192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之后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受聘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荣誉研究员。1931年起先后在上海东吴大学、大夏大学、持志大学讲授国际法、国际私法、比较民法、法理学等课程。1946年-1948年参加东京审判。1987年当选为国际法研究院联系院士。2003年9月3日,倪征燠逝世。</p><p class="ql-block"> 珠叔(倪征琮),倪征琮,江苏吴江人,先后毕业于美国司密斯女子大学和康乃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领取了美国行医证书和金钥匙奖。她和刘绍光在美国相识并结秦晋之好。那时,刘绍光33岁,倪征琮长一岁,都是孤身一人在国外,潜心学业,无暇他顾。继刘绍光之后,不久倪征琮也到了德国,俩人很快就订了婚。从此以后,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携手共进,直至白头。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中,刘绍光能够激流勇进,忍辱负重,继续进行科学探索,其间无不浸透着倪征琮女士的一片深情。其夫刘绍光,药理学家。毕生致力于一元数理论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早年创办中央药物研究室(后改为中央药物研究所),为中药研究现代化和中成药研制科学化奠定了基础,是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的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健雄即倪文钊(1915.10.22--1998年),其父倪慰农,为农学家,是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的姪儿,1933年倪文钊毕业于江苏省立农业学校本科,1935至1937年曾任江苏省金山政府合作事业指导员,1937年秋在家务农,1946年在平湖农场、庞山湖农场任技佐,他积极向民众宣讲农科知识,1947年任最高法院书记员,1949年随法院赴台湾,1951年起改入台湾大学总图书馆任图书馆馆员,连续服务二十四年,至1976年退休,曾获校颁给的连续服务二十年以上的仁字奖状,在职期间公余喜读古藉,并典藉校勘,先后整理编订《墨经麤解》中庸简曾子说,庄子南华列子冲虚经,其中新续一书曾获台湾教育厅特种奖金,王阳明传习录等十余种虽未正式出版,但因腾写版印出分别在国内外各大学正式书局出版,六十年来国学一书中多有推介,文钊自隻身去台湾飘流岁月,退休之后想思益切,深感叶老归根,方为正策。乃于七十二年(公历1983年)春节,由曼谷转运故乡吴江,定居苏州,在苏州大学图书馆任职。</p><p class="ql-block"> 德珍即王德珍(1918.3.18-),芦墟人,倪文钊妻子。其父王荫周为芦墟名门,祖籍浙江绍兴,相传为王羲之族亲。太公王庆相,为清代后期芦墟名绅,开有王长泰染坊,在芦墟商界享有声望,经常出面处理商家的纠纷。王家墙门,在现西中街57号“国药商店”位置,原有四进深的老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