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母亲等长辈讲家族的故事

光明磊落

<b><font color="#167efb">我是兄妹四个中的老幺,自幼聪慧乖巧,记忆好,备受母亲和长辈们的喜欢。小时候,我就像个跟脚虫,几乎一步不离地跟在母亲的身后,经常央求着母亲给我讲故事。多数情况下,是母亲一边教我帮着她做各种农活或家务活,一边给我讲故事的。母亲讲的故事很多是她亲身经历的,或者是她听长辈们讲的有关我李氏家族的人和事。可瑜爷、汝明大爷、汝贤叔等长辈,也经常给我讲家族的往事,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font></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一)西营李氏由山西洪洞迁徙而来</font></b></h1> <b><font color="#167efb">  据本村族人世代相传,我西营李氏祖先是在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徙来到山东省济南府章丘县东锦乡八盘营(现章丘市明水街道办事处西营村)定居的。这在我西营李氏家庙的庙碑上有明确的碑刻记载。</font></b> <b><font color="#167efb">  元朝末年,元朝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发,哀鸿遍野,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朝政府为了保住政权,对起义军进行残暴地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接连发生,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在元末战乱时,蒙古贵族名将察汗特木耳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躲避战乱的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晋南是山西人口最稠密之处,而洪洞县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明灭元建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洪武二年太祖降旨,将山西居民大规模移居山东、河北、河南等地。<br>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font></b><br> <b><font color="#167efb"> 据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史料《古槐迁民纪略》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当年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br>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被迫背井离乡,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久久不忍离去,无奈前行,一路频频回首翘望,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鸹窝。因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山西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font></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