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文章(十)我写得最苦的一篇命题作文

tjdoudou/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生时代,命题作文司空见惯;工作以后,命题作文(不含文件材料)并不多见。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过几次命题作文,其中写得最苦的就是1988年6月16日刊登在《辽宁日报》(港澳台海外专页)上的散文《呵,在这片热土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我在工厂《东风报》当编辑,时值改革开放不久,工厂为提高知名度,拓展国内外市场,在《辽宁日报》海外版搞了一期厂情宣传,其中副刊版要写一篇千余字的散文,内容既要反映工厂的坐标方位、历史沿革,又要反映机车工人的精神面貌、奋斗历程,还要介绍工厂的产品开发、未来展望。千余字的文章要涵盖这么多内容,难度可想而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到这个艰巨的任务后,我把自己关在家里三天又三夜。由于自己当时刚从车间调到机关不久,对工厂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头两天主要是看资料、理思路,第三天才开始动笔写作,加上成文后的修改,一直到下半夜四点钟才完稿,长舒了一口气。然后,赶紧迷糊了一会儿,早上六点半(当时工厂上班时间)到工厂交卷。真是甘苦自知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原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呵,在这片热土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朋友,您可曾知道,在中国风光旖旎的海滨城市大连,有一颗机车车辆工业的璀璨的明珠——大连机车车辆工厂;您可曾了解,在这片八十万平方米的热土上,中国的机车工人进行过怎样的壮怀激烈的奋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将历史的时针倒拨四十年,这里呵,有的只是简陋的厂房、陈旧的设备、落后的技术、修修配配的生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伴随着新中国诞生的春雷,中国机车车辆工业奏响了腾飞的序曲。大连机车车辆工厂的万名职工,满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在这片热土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他们把绚丽的青春化作雷鸣闪电,用滚烫的汗水汇成狂涛巨澜,彻底冲刷落后挨打的奇耻大辱,把世界先进水平追赶!三十几年啊,弹指一挥间。然而,在年轻的共和国的历史坐标上,已清晰地镌刻着他们奋进的闪光轨迹:在五十年代里,自行设计制造出和平型蒸汽机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机车的历史;在六十年代里,开始成批生产内燃机车,标志着中国向铁路运输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七十年代里,又批量制造大功率内燃机车,表明中国的内燃机车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八十年代以来,又开发出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并形成了“东风”系列化产品……大连机车车辆工厂的干部、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世界奇观,并在这一历史性的巨变中,铸造出“建一流队伍,造一流产品,创一流企业”的企业之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甘甜的硕果伴随着辛勤的耕耘。大连机车车辆工厂的干部、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流下了多少汗水,任凭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也计算不出。然而,他们却忘不了厂部办公楼里那夤夜闪烁的睿智目光,忘不了霜染双鬓的工程技术人员那不倦的身影,忘不了炼钢炉前小伙子们那如雨的汗水,忘不了夜校灯光下那一张张渴求知识的面庞,忘不了进厂传艺的古稀老人那蹒跚的步履,为了中国机车车辆工业的腾飞,他们奉献出青春,奉献出热血,奉献出一切!茫茫大海作墨,巍巍珠峰当笔,中国机车车辆工业发展的光辉史册上,将用大字书写上他们卓越的功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呵,喜看今日中华大地,纵横万里的铁道线上,飞驰着大连机车车辆工厂生产的钢铁巨龙,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天山脚下,到东海之滨……呵,展望未来之寰宇,中国的“龙”将从这片热土飞出国门,腾向世界,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