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云旅游· 梅利利亚、尼日利亚、加纳、几内亚、圣赫勒拿岛、塞内加尔、利比里亚、马里、佛得角、毛里塔尼亚

汉族屏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梅利利亚</b></p><p class="ql-block"> 梅利利亚(Melilla),是一个面积为12.3平方公里的西班牙自治市,是一块位于北非地中海海岸的飞地,三面被摩洛哥的领土所包围。梅利利亚与另一个西班牙飞地休达一样,是在非洲大陆的两块西班牙领土中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  在1995年3月14日之前属于马拉加省的一部分,此后城市的自治地位获得通过。梅利利亚和休达一样,在西班牙加入欧盟之前就是一个自由港,截至2011年城市人口达到78,476人,人口包括基督徒和穆斯林(主要是柏柏尔人)及少量的犹太教徒。西班牙语和里夫柏柏尔语都被广泛使用,西班牙语是官方语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梅利利亚 市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梅利利亚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梅利利亚</b></p><p class="ql-block">  梅利利亚(Melilla)是西班牙在北非的海外属地,与休达一样,是西班牙的自治市之一。梅利利亚在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占领时期称鲁萨迪尔,后来这一地区成为罗马帝国廷吉塔纳毛里塔尼亚行省的一部分。几个世纪过去后,这里先后经历了汪达尔人、东罗马帝国和西哥特人的统治,直到1497年起成为西班牙领地,但时至今日仍是一块争议领土。对于游客来说,梅利利亚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连接着两大洲,四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汇,大量的建筑和绝美的海滨风光吸引着人们,是度假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梅利利亚位于北非地中海海岸,面积为12.3平方公里,三面被摩洛哥的领土所包围。这里拥有西班牙第二大规模的艺术装饰风格和现代主义建筑,仅次于巴塞罗那,大约有900处,只要漫步城中便可将这些美景一一看遍。另一处游览亮点是梅利利亚城堡,是北非最美最大的城堡建筑,站在这里可以将城市和海洋一览无余。梅利利亚还是运动爱好者的天堂,可以徒步格鲁固 (Gurugú) 山脉寻访那里的猴子,水上运动爱好者可以享受到水上自行车的乐趣,或是在岩石覆盖的海床上潜水,欣赏丰富的海洋生物 。</p> <p class="ql-block"><b>灯塔</b></p><p class="ql-block">  梅利利亚灯塔坐落在城堡尽头的海岬上,建于20世纪,俯瞰着海港和碧蓝的大海。</p> <p class="ql-block"><b>城堡</b></p><p class="ql-block">  梅利利亚城堡位于老城区的一座小山上,建于16和17世纪,内部设有考古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登上顶部可以俯瞰整个港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广场</b></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广场西侧有埃尔南德斯公园,是梅利利亚市中心一座大型绿地,大体呈梯形。</p> <p class="ql-block"><b>市政厅</b></p><p class="ql-block">  梅利利亚市政厅位于圆形的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ña)东侧,是这座城市最宏伟的建筑之一,正面有一对双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建筑</b></p><p class="ql-block">  20世纪早期,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加泰罗尼亚语:modernism)的建筑在西班牙非常流行。由加泰罗尼亚建筑师恩里克·涅托所创办的富于创造力的工作室继续这种现代化的风格,甚至在这种风格在别处已经过时的情况下依然继续。于是梅利利亚成为在西班牙仅次于巴塞罗那的第二个最重要的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作品的集中地。</p> <p class="ql-block"><b>伊巴内斯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伊巴内斯博物馆位于梅利利亚老城中心,展示近200年来西班牙19世纪及当代现实主义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b>海滩</b></p><p class="ql-block">  梅利利亚为远近闻名的冲浪胜地,每年夏季都吸引着众多冲浪爱好者大展身姿。圣洛伦佐海滩坐落在海港内,周边分布着多家餐厅和小型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旅行记·梅利利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舞蹈:非洲蹲蹲舞</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尼日利亚</b></p><p class="ql-block">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简称尼日利亚,位于6°27′N,3°24′E,处于西非东南部的国家,非洲几内亚湾西岸的顶点,邻国包括西边的贝宁,北边的尼日尔,东北方隔乍得湖与乍得接壤一小段国界,东和东南与喀麦隆毗连,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国土面积923768平方公里,人口2.27亿(2024年)[11],有250多个民族,首都阿布贾,全国划分为1个联邦首都区、36个州。</p> <p class="ql-block">尼日利亚系非洲文明古国。公元8世纪扎格哈瓦(Zaghawa)游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围建立了卡奈姆-博尔努(Kanem-Bornu)王国,该王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从10世纪开始,约鲁巴族在尼日尔河下游建立了伊费、奥约和贝宁等王国。11世纪前后,豪萨族在尼北部地区建立了七个城堡王国,又称“豪萨七邦”,16世纪被西部的桑海帝国所征服。1472年葡萄牙入侵。16世纪中叶英国入侵。1914年正式沦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1]</p><p class="ql-block">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联盟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国际组织成员国,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尼日利亚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宿库卢文化景观</b></p><p class="ql-block">  宿库卢文化景观(Sukur Cultural Landscape)又称苏库尔文化景观,是尼日利亚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有力证明。这一景观完整地体现了社会原貌,反映了它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说明人类居住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类的居住条件和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定环境下会出现特定的文化景观,尤其当传统的人类住区受到外界威胁时,如何幸存不变,保持其原有的风貌。1999年,宿库卢文化景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宿库卢文化景观位于尼日利亚东北部阿达马瓦州,景观包括建在小山上俯瞰下方村庄的酋长宫殿、梯田、平坦的场地和神圣的图腾,以及曾经繁荣的铁器工业的大量遗迹。低矮的石墙,茅草屋,牧场围栏,可以看出当时的结构非常庞大。</p> <p class="ql-block"><b>遗迹</b></p><p class="ql-block">  宿库卢文化景观(Sukur Cultural Landscape)位于尼日利亚东北部。文化景观包括酋长宫殿、梯田、场地、神圣的图腾和其他的文化遗存。宿库卢文化景观包括建在小山上的俯瞰下方村庄的酋长宫殿,平坦的场地和神圣的图腾以及一片开阔的铁器工业的遗迹,这一工业区一度非常繁荣。这一景观体现了这个社会的原貌,反应了它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宿库卢文化景观说明人类居住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类的居住条件和方式都很大的影响,特定环境下会出现特定的文化景观,尤其当传统的人类住区受到外界威胁时,如何幸存不变,保持其原有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尼日利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非洲第一经济大国·尼日利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西非最大城市一尼日利亚拉各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尼日利亚炼油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尼日利亚的丛林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尼日利亚国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起来吧,同胞们们!尼日利亚人听从召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歌曲:千万次的问</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加纳</b></p><p class="ql-block"> 加纳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hana),简称“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国土面积238537平方公里,全国共设16个省,首都阿克拉,人口3283万(2021年)[13],全国有4个主要民族:阿肯族、莫西—达戈姆巴族、埃维族和加—阿丹格贝族。</p> <p class="ql-block">  古加纳王国建于公元3~4世纪,其版图在今天的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一带,10~11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1471年起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现加纳沿海地区,掠夺黄金、贩卖黑奴,这一带被称为“黄金海岸”。1897年黄金海岸全境沦为英国殖民地。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独立,改名加纳,原英国托管的“西多哥”并入加纳。1960年7月1日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首任总统为恩克鲁玛。</p><p class="ql-block"> 加纳是非盟前身非统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2021年6月,加纳当选2022-2023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加纳经济增长较快,是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加纳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加纳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阿克拉</b></p><p class="ql-block">  阿克拉(Accra)是加纳的首都和最大港口城市,位于国境东南部,濒几内亚湾,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纳70%的工业都集中在阿克拉市周围,阿克拉是非洲最现代化及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是加纳著名的旅游中心,美丽的海滩和古老的城堡,都是这个古城丰富的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  阿克拉主要景点有黑星广场、恩克鲁玛纪念堂、总统府、james town、埃尔米纳堡、海岸角堡、欢乐海滩、BOJO海滩、卡库姆国家公园、艺术品市场、阿达度假村、加纳大学、图书馆等。</p> <p class="ql-block"><b>黑星广场</b></p><p class="ql-block">  黑星广场是加纳的独立广场,相当于中国的天安门广场,这里是仪式庆典的举行地,建有独立拱门,是全市人民集会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b>恩克鲁玛纪念堂</b></p><p class="ql-block">  恩克鲁玛纪念堂是加纳首位总统的纪念堂,内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总统府</b></p><p class="ql-block">  加纳的总统府,据说为中国援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james town</b></p><p class="ql-block">  james town是加纳的一个小镇,建筑风格古朴原始,保留着监狱、灯塔、邮局等。</p> <p class="ql-block"><b>商业街</b></p> <p class="ql-block"><b>头顶神功</b></p><p class="ql-block">  加纳处处可见拥有头顶神功的非洲人,无论什么东西,都可顶在头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埃尔米纳堡</b></p><p class="ql-block">  埃尔米纳堡(Elmina Castle)是耗费无数黑人的血泪和尸骨而堆积起来的。欧洲一批又一批殖民者和冒险家蜂拥而来,他们先是掠夺黄金,后来就疯狂地进行奴隶贸易,这座城堡演变成奴隶市场。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埃尔米纳奴隶堡”。主楼两侧由6个卫星方棱堡构成一个防御体系。在城堡上排列着俯视海面和埃尔米纳镇居民区的大炮。院内有仓库、军火库和瞭望哨所,还凿有备急用的深水井。</p> <p class="ql-block"><b>铁门</b></p> <p class="ql-block"><b>晾衣服</b></p><p class="ql-block">  埃尔米纳堡附近的小渔村里的村民直接把衣服晾在屋顶上,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b>海岸角堡</b></p><p class="ql-block">  海岸角堡(Cape Coast Castle)是最有名的奴隶堡,曾为当时英国殖民者政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欢乐海滩</b></p><p class="ql-block">  欢乐海滩(LaBadi Beach)是阿克拉最热门的海滩,离市区不远,汽车半个小时左右,人很多,设施齐全,酒吧躺椅都有,沙滩上有很多美甲的人。</p> <p class="ql-block"><b>BOJO海滩</b></p><p class="ql-block">  BOJO海滩比欢乐海滩离市区稍远,人相对少一点。这里是一种叫做lagoon的地貌,沙堤的一边是海,一边是湖,站在这可以看见两种风格。</p> <p class="ql-block"><b>卡库姆国家公园</b></p><p class="ql-block">  卡库姆国家公园(Kakum National Park)以热带雨林为主,最有名的就是连在一起的7座吊桥(Canopy Walkway),走上了一个就不得回头,直到全部走完,很刺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吊桥</b></p> <p class="ql-block"><b>参天大树</b></p><p class="ql-block">  固定吊桥的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b>蜥蜴</b></p><p class="ql-block">  加纳到处可见的非洲蜥蜴,身上的色彩十分漂亮。</p> <p class="ql-block"><b>可可树</b></p> <p class="ql-block"><b>热带雨林</b></p> <p class="ql-block"><b>艺术品市场</b></p><p class="ql-block">  艺术品市场(Art Center)售卖各种木雕、鼓、皮制品,是购买纪念品的理想地点,这里可以砍价,品种多样,质量参差不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阿达度假村</b></p><p class="ql-block">  阿达(Ada)度假村距离首都阿克拉3、4小时车程,是一个度假的好地方,度假村一般建在Lagoon(湖和海的交界处),游客可以住在堤上的茅草房里。</p> <p class="ql-block"><b>加纳大学</b></p><p class="ql-block">  加纳大学(University of Ghana)是加纳共和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加纳六所公办大学中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现任校长是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校园占地面积很大、树木繁茂,校园基本按照南北和东西两个轴线展开,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殖民地时期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b>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  学校图书馆(The Balme Library)位于南北和东西轴线交汇处偏北的地方,是加纳大学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也是加纳最大的公共图书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加纳喜丧文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加纳国歌:上帝保佑我们的家园—加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歌曲:在加纳共和国离婚</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内亚</p><p class="ql-block"> 几内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Guinea;法语:La République de Guinée),简称几内亚,位于西非西岸,北邻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马里,东与科特迪瓦、南与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接壤,西濒大西洋,国土面积245857平方公里,全国共有7个大区和1个首都科纳克里市(与大区同级)、33个省、304个专区,人口1504万(2022年)[21],全国有20多个民族,其中富拉族(又称颇尔族)约占全国人口的40%以上,马林凯族约占30%以上,苏苏族约占20%。</p> <p class="ql-block">  9-15世纪为加纳王国和马里帝国的一部分。15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入侵,1885年被柏林会议划为法国势力范围,1893年被命名为法属几内亚。19世纪后期,萨摩利·杜尔建立了乌拉苏鲁王国,坚持抗法斗争。1958年9月28日,通过公民投票,拒绝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同年10月2日宣告独立,成立几内亚共和国,塞古·杜尔任总统。1984年4月,兰萨纳·孔戴上校发动兵变,成立几内亚第二共和国。1992年,几改行多党制。</p><p class="ql-block"> 几内亚资源丰富,铝矾土居世界第一位,几内亚河流众多,淡水资源丰富,有西非水塔之称,森林覆盖率居西非首位,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马诺河联盟成员国、西非第二货币区协定签字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几内亚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几内亚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宁巴山自然保护区</b></p><p class="ql-block">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Mount Nimba Strict Nature Reserve)以保护热带雨林和中生植物、热带草原生态为基本目标,是几内亚与科特迪瓦两国共有的。宁巴山的地貌也很新奇,含铁丰富的石英岩受某种影响而隆起,形成铁质堆积物,进而又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形成坚硬的板块,向人们展示了宁巴山独具特色的地貌历史。山脚下的草场和山顶及山坡上的草地在宁巴山茂密的森林中呈现出不甚协调的自然景色。这种自我封闭、彼此隔绝的一块块草地虽然面积都不大,但与各地方的海拔高度及气候条件共同作用,使大量生长在那里的动物都是当地独有的品种。1981 年,该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位于几内亚东南部洛拉省和科特迪瓦达纳内省境内,占地总面积为145220英亩,其中核心地区占21780英亩。保护区环绕着辽阔的草场,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以上450米-1752米之间,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海拔较高的草地、被蕨类植物覆盖着的峡谷、热带稀树大草原、长廊林、中等海拔的较干型森林以及干燥型森林。森林中有珍稀动物黑猩猩、矮水牛以及特有动物胎生蟾蜍等。到目前为止,这里已有500多种动物被确认,其中200种只适宜在这里繁衍生存。</p> <p class="ql-block"><b>植物</b></p><p class="ql-block">  宁巴山严格自然保护区(Mount Nimba Strict Nature Reserve)是几内亚和科特迪瓦共有的一处严格自然保护区(IUCN分类Ia-Strict Nature Reserve),包括宁巴山的大部分地区。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最高峰宁巴山,海拔1752米。山南为低地热带雨林,山北为热带草原,由山地发源的努翁和卡瓦拉等河构成利比里亚-科特迪瓦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b>动物</b></p><p class="ql-block">  保护区内拥有特别丰富的动植物,还有一些当地特有的动物,特有物种超过200种,包括豹属生物、果子狸、黑猩猩、麂羚和几种类型的胎生蟾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几内亚是个怎样的国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奇葩小国几内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几内亚雨季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几内亚不可思议的旅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几内亚蔬菜比肉还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在几内亚的三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几内亚国歌:自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几内亚 Ballet Djoliba国家歌曲团演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几内亚非洲舞蹈团演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圣赫勒拿岛</b></p><p class="ql-block"> 圣赫勒拿岛(Saint Helena),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数为5661(2008年)。是属南大西洋中的一个火山岛,隶属于英国,离非洲西岸1950公里,离南美洲东岸3400公里,孤悬海中。</p> <p class="ql-block">  圣赫勒拿岛(Saint Helena)与其南方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一起组成英国的直辖殖民地圣赫勒拿。主要是混血种人。居民讲英语,多信基督教。首府詹姆斯敦。著名的拿破仑就是在这里流放直到去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赫勒拿岛旗帜</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圣赫勒拿岛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詹姆斯敦</b></p><p class="ql-block">  詹姆斯敦(Jamestown)是圣赫勒拿岛历史上的首要居民点、唯一港口及交通和通讯中心,也是英国海外领地圣赫勒拿的首府。1659年英格兰东印度公司于此定居。167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夺取该岛,但英方很快将之夺回。1815年6月,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巴黎陷落,拿破仑向英方投降,流放至圣赫勒拿,这也成为圣赫勒拿岛最著名的历史之一。同时,岛上的火山地貌和诸多18世纪建筑也是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  詹姆斯敦位于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西北岸,建于詹姆斯谷火成岩之上,危崖之间,布局狭长。市内拥有超过100幢保护建筑,多数可追溯至乔治王时代,其主街被称为是“世界未受破坏的乔治亚式建筑最佳代表之一”。圣詹姆斯教堂建于1772年,为南半球最古老的圣公宗教堂。雅各布阶梯建于1829年,含699级台阶,连接詹姆斯敦及过去阶梯山顶的一堡垒,每年举办计时爬梯比赛吸引全球各国人士参加。岛上最吸引人的便是朗伍德别墅,这里是拿破仑流放和去世的地方,无论是建筑还是内部陈设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b>火山岛</b></p><p class="ql-block">  圣赫勒拿岛(Saint Helena)是属南大西洋中的一个火山岛,隶属于英国,离非洲西岸1950公里,离南美洲东岸3400公里,孤悬海中。詹姆斯敦是圣赫勒拿岛的首府,也是该岛唯一的城镇。全城只有一条街道,沿着狭窄的谷地延伸。当地的不少建筑均取材于岛上的火山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建筑</b></p><p class="ql-block">  1659年英格兰东印度公司于圣赫勒拿岛定居,并迅速建起一堡垒,名圣约翰堡。1660年英格兰君主制复辟,居民点更名詹姆斯敦,堡垒更名詹姆斯堡,峡谷更名詹姆斯谷。堡垒及其炮台俯视詹姆斯湾,并逐年得到改进。如今,詹姆斯敦拥有超过100幢登录建筑(英国特殊建筑和历史遗产法定列表中在列的建筑物,是一种受保护建筑类别),多数可追溯至乔治王时代。其主街被称为是“世界未受破坏的乔治亚式建筑最佳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b>教堂</b></p><p class="ql-block">  圣詹姆斯堂区为圣公宗圣赫勒拿教区三个堂区之一。圣詹姆斯教堂为堂区首要教堂,是南半球最古老的圣公宗教堂,现存建筑建于1772年。詹姆斯敦还有三个次要教堂,分别为位于上詹姆斯敦的圣约翰教堂、位于布莱尔的圣玛丽教堂及位于鲁珀特谷的圣迈克尔教堂。圣赫勒拿岛唯一天主教教堂——圣心教堂,以及唯一的浸礼宗教堂也位于詹姆斯敦。</p> <p class="ql-block"><b>雅各布阶梯</b></p><p class="ql-block">  雅各布阶梯建于1829年,含699级台阶,连接詹姆斯敦及过去阶梯山顶的一堡垒,深受游客欢迎。这里每年举办计时爬梯比赛,吸引全球各国人士参加。</p> <p class="ql-block"><b>朗伍德别墅</b></p><p class="ql-block">  朗伍德府邸(Longwood House)是原东印度公司的员工的别墅,拿破仑于1815年12月10日入住这里直到去世。虽然是在英国所属的岛屿上,但这座别墅却是隶属法国的海外领地。别墅至今保存完好,内部保留着当时的风貌,成为全世界历史迷、军事迷向往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b>塞姆谷</b></p><p class="ql-block">  塞姆谷(Sane Valley)位于朗伍德西边,拿破仑经常到这里散步。谷中还有一股清泉,他的仆人每天到这里取水给他饮用。拿破仑逝世后4天,1821年5月9日按他生前意愿于正午下葬塞姆谷。墓碑上不刻字,有哨兵守卫着,以防遗体被移走。直到1840年由法国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普国王派遣其儿子乘“贝尔普尔”远征船接回拿破仑灵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赫勒拿岛·最长寿的海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詹姆斯敦:失落殖民地的传说</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塞内加尔</b></p><p class="ql-block"> 塞内加尔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enegal,La République du Sénégal ),简称塞内加尔,位于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首都达喀尔。北接毛里塔尼亚,东邻马里,南接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西临佛得角群岛。海岸线长约700公里,首都达喀尔,国土面积196722平方公里,人口1774万(2021年),全国有20多个民族,主要是沃洛夫族(占全国人口的43%)、颇尔族(24%)和谢列尔族(15%),全国共有14个大区。</p> <p class="ql-block">  公元9世纪建立泰克鲁王国,13世纪被马里帝国征服。14世纪中叶建卓洛夫王国,16世纪前后属桑海帝国。1444年起遭葡萄牙入侵,[1]17—18世纪遭荷兰、法国和英国争夺。1677年法国组建塞内加尔殖民地,1895年划归法属西非管辖。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省。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自治共和国。1959年与马里结成联邦,1960年退出,成为独立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塞内加尔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为农业国,森林占土地总面积的31%。可耕地约占27%,花生是最重要的经济和出口作物,其他产业包括渔业、采矿、制造业和旅游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塞内加尔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塞内加尔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b></p><p class="ql-block">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Djoudj National Bird Sanctuary)是西非地区主要的古北区迁徙鸟类保护区之一,也是鸟类飞跃撒哈拉沙漠后到达的第一个淡水供应源地。朱吉河等三条大河流经这里,保护区便得名于此。保护区内当地植物反映出全形土壤和降水稀少的特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无数由北向南和反方向的迁徙鸟类提供了食宿地,是大量鸟类的中途停留地。1981年,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位于塞内加尔河流域三角洲地带,溪流、池塘和逆流环绕着湖泊,湿地面积达16000公顷。撒哈拉型大草原以荆棘灌木,如金合欢、柳树、橡形木等为主,雨季在洪水区长出茂密的香蒲和睡莲,喜盐植物特别是盐角草属植物覆盖了大部分地区,水生植物主要是浮萍类植物,还生存有典型的金合欢属植物,包括阿拉伯胶树等。这里是150万种鸟类的栖息之地,这些鸟中有珍稀的白塘鹅、紫苍鹭、非洲蓖鹭、白鹭和鸬鹚等。此外还有哺乳动物,如疣猪、非洲海牛,另外河岸旁还常见刺猬、巨蜥蜴和野猪。该地区还陆续成功引进了几种鳄鱼和羚羊。</p> <p class="ql-block"><b>植被</b></p><p class="ql-block">  公园位于一片巨大的盆地当中,在南面和北面的两条河流之间,不渗水的全形土壤形成塞内加尔河三角洲当中的含盐洼地。当地植物反映出全形土壤和降水稀少的特点。撒哈拉型大草原以荆棘灌木,如金合欢、柳树、橡形木等为主。雨季在洪水区长出茂密的香蒲和睡莲。喜盐植物特别是盐角草属植物覆盖了大部分地区。水生植物主要是浮萍类植物。还生存有典型的金合欢属植物,包括阿拉伯胶树等。</p> <p class="ql-block"><b>鸟类</b></p><p class="ql-block">  建立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是因为该地区对鸟类极为重要。这里庇护着300多万鸟类。您可以目睹目前还未命名的西非鸟类在此筑巢产卵。是西非地区主要的古北区迁徙鸟类保护区之一,也是鸟类飞跃撒哈拉沙漠后到达的第一个淡水供应源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无数由北向南和反方向的迁徙鸟类提供了食宿地,是大量鸟类的中途停留地。从9月到第二年的4月,估计有300万迁徙鸟类经过此地,包括白眉鸭、琵嘴鸭、针尾鸭、流苏鹬、黑尾塍鹬。来这里越冬的候鸟都不远万里飞来,有的甚至是从北极圈内飞到这里的。这里还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火烈鸟。大约5000只鹈鹕常年筑巢于此,还有白脸树鸭、褐树鸭、尖翅雁、紫鹭、夜鹭、各种白鹭、白鹈鹕、苍鹭、非洲白琵鹭、非洲镖鲈,鸬鹚、白胸鸬鹚、濒临灭绝的鸟类苏丹大鸨等。</p> <p class="ql-block"><b>动物</b></p><p class="ql-block">  保护区内还有哺乳动物,如疣猪、非洲海牛,另外河岸旁还常见刺猬、巨蜥蜴和野猪。该地区还陆续成功引进了几种鳄鱼和羚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塞内加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生活在塞内加尔有多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塞内加尔海鲜市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塞内加尔鹦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塞内加尔朱迪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塞内加尔国歌:弹起琴,敲起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真快乐足球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塞内加尔魔性舞蹈走红网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电影:塞内加尔制造</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利比里亚</b></p><p class="ql-block"> 利比里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Liberia),简称利比里亚,国名在英文有“自由”(liberty)和“解放”(liberated)的意思。[1]是非洲的一个国家,处于非洲西部。北接几内亚,西北接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濒大西洋,首都蒙罗维亚,国土面积111370平方公里,人口534万(2023年)[12],有16个民族,较大的有克佩尔、巴萨、丹族、克鲁、格雷博、马诺、洛马、戈拉、曼丁哥、贝尔以及19世纪自美国南部移居来的黑人后裔,全国划分为15个州。</p> <p class="ql-block">  9-10世纪,靠近撒哈拉沙漠中、西非地区的部分居民移居利比里亚。1820年起,在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被陆续安置于此,于1839年成立利比里亚联邦,并于1847年7月26日宣告独立,建立利比里亚共和国,另一美国黑人移民区于1854年2月4日建立马里兰共和国,1857年并入利比里亚。之后百余年均为美国黑人移民后裔统治。[1]1980年,当地土著克兰族人塞缪尔·卡尼翁·多伊发动政变,建立军政府,并于1985年当选总统,成为首位利比里亚土著黑人总统。[1]1989年,流亡国外的前政府官员查尔斯·泰勒率兵返利,利比里亚内战爆发。[1]2003年内战结束。</p><p class="ql-block"> 利比里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为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全国可耕地380万公顷,已开发的不足13%,粮食不能自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利比里亚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利比里亚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蒙罗维亚</b></p><p class="ql-block">  蒙罗维亚(Monrovia)素有“非洲雨都”之称,是利比里亚共和国的首都,也是西非重要的出海门户。利比里亚旧称“谷物海岸”。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人来此贩卖奴隶,尔后荷、英、法等殖民者相继侵入。1821年,“美国殖民协会”在此建立黑人移民区,中心就在蒙罗维亚。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里亚共和国,定都蒙罗维亚。如今,岛外大西洋近观则惊涛拍岸,飞珠堆雪;远眺则水天浩淼,碧波万顷。岛上各种热带林木花草长势茂盛,终年苍翠欲滴,四时芬芳吐艳,把整座城市掩映在片片绿林与丛丛花海之中,热带风光妩媚迷人。</p> <p class="ql-block">  蒙罗维亚位于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梅苏拉多角和布什罗德岛上,据守圣保罗河入海口,海岸线长537公里。蒙罗维亚市区由梅苏拉多角(半岛)和布什罗德岛组成,市中心梅苏拉多角是繁华的商业区,街道两旁商店林立,人们熙来攘往,边观赏那琳琅满目的商品,边选购当地产的精湛新颖的手工艺品。跨过梅苏拉多桥即达市区北部的布什罗德岛,此为新兴工业区和驰名远近的西非唯一自由港——蒙罗维亚自由港。市区东部的首都山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这里有行政大厦、国会大厦和市政大厅等。西非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利比里亚大学(建于1862年)设在这里,此外还有博物馆与国立图书馆等。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其顶端屹立着一位肩扛国旗、手持冲锋号的非洲妇女青铜塑像,为利比里亚自由独立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市区</b></p><p class="ql-block">  蒙罗维亚市区由梅苏拉多角(半岛)和布什罗德岛组成,市中心梅苏拉多角是繁华的商业区,街道两旁商店林立,人们熙来攘往,边观赏那琳琅满目的商品,边选购当地产的精湛新颖的手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b>自由港</b></p><p class="ql-block">  跨过梅苏拉多桥即达市区北部的布什罗德岛,此为新兴工业区和驰名远近的西非唯一自由港——蒙罗维亚自由港。蒙罗维亚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兴建的。当时,德国法西斯者控制着欧洲及其海上航道,原来走美洲——西欧线的船只都改为美洲——西非线,蒙罗维亚成了这条航线上的枢纽。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紧张的时候,在旧港以北布什罗得岛兴建新港,1984年投入使用,成为当时西非最现代化的港口。1956年命名新港为“蒙罗维亚自由港”,允许外国轮船自由出入,商品可在港内自由转口第三国,允许储藏、加工、再包装,只收1.5%的领事费,而不收关税。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商船进港,增加了港口的劳务收入。</p> <p class="ql-block"><b>国会大厦</b></p><p class="ql-block">  市区东部的首都山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这里有行政大厦、国会大厦和市政大厅等。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其顶端屹立着一位肩扛国旗、手持冲锋号的非洲妇女青铜塑像,为利比里亚自由独立的象征。西非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利比里亚大学(建于1862年)也设在这里。此外,还有博物馆与国立图书馆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非洲“小美国”利比里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利比里亚有多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利比里亚的致富天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建最差的利比里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利比里亚的雨季道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利比里亚的传统助产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西非蒙罗维亚利比里亚街道和行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利比里亚国歌:为利比里亚欢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利比里亚的婚礼舞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马里</b></p><p class="ql-block"> 马里共和国(La République du Mali),简称马里,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向北与阿尔及利亚、向东与尼日尔、向南与布基纳法索和科特迪瓦、向西南与几内亚、向西与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接壤,是西非面积第二大的国家,首都巴马科,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2367万(2023年)[33],全国有23个民族, 全国划分为10个大区和1个中央直辖管区。</p> <p class="ql-block"> 曾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189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称法属苏丹。1904年并入法属西非洲。[1]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自治共和国,定名苏丹共和国。1959年与塞内加尔结成马里联邦。1960年9月22日独立为共和国。1979年成立第二共和国,1992年成立第三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马里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牧渔业是马里经济发展的主要潜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马里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马里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杰内古城</b></p><p class="ql-block">  杰内古城(Djenn)被誉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以其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伊斯兰世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地区,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杰内古城位于马里中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建造在尼日尔河流域一个防御性的小岛上,它兴起于奴隶贸易和黄金交易的繁荣时期,是古代的商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  杰内古城最大的看点就是大清真寺,每逢周一,大清真寺周围会有大市场,当地女子的彩色衣服也是一大亮点。古城的泥土房屋和清真寺维修场面也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b>大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  大清真寺建于190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粘土建筑,是撒哈拉――苏丹式建筑的巅峰之作。大清真寺座西朝东,呈四边形,在建造时没有用一砖一石,而是用当地的红黏土和树枝为骨架建造而成的。100根粗大的四方体泥柱支撑着祈祷大厅的屋顶,屋顶上密密地排列着104个直径10厘米的气洞。</p> <p class="ql-block"><b>维修</b></p><p class="ql-block">  大清真寺四周的墙体上布满了突出的木柱,使得这泥土的建筑更加显得雄浑粗犷。木柱不是结构材料,而是为了维修用的脚手架,每年雨季结束,都有4000多人义务参加维修,给清真寺涂上新的泥土,使它换上新颜,能安然渡过来年的雨季。就这样,年复一年,才使得这座清真寺度过了100多年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b>泥土房屋</b></p><p class="ql-block">  杰内城中的泥土房屋仿佛来自于梦境,为了让它们不消失在尘土之中,每年10月杰内雨季过后,男女老少们都会从尼日尔河里挖来泥土,用双手维护着这些古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b>大市场</b></p><p class="ql-block">  每逢周一,方圆百里的人们都会聚集到古城,卖掉自己的货物,买回自己的所需,这使得杰内大市场年复一年,经久不衰,十分热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探访黑非洲最著名的杰内古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探秘天狼星人多贡部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马里国歌:为了非洲也为了你,马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佛得角</b></p><p class="ql-block"> 佛得角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bo Verde,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Cabo Verde),简称佛得角,是非洲的一个国家。位于北大西洋的佛得角群岛上,东距非洲大陆最西点佛得角(塞内加尔境内)500多公里,扼欧洲与南美洲、南非间交通要冲,包括圣安唐、圣尼古拉、萨尔、博阿维什塔、福古、圣地亚哥等15个大小岛屿,分北面的向风群岛和南面的背风群岛两组。民族语言为克里奥尔语,国土面积4033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22个市,首都普拉亚,人口54.6万人(2020年),绝大部分为克里奥尔人,占人口总数的71%。</p> <p class="ql-block">  1495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951年成为葡海外省。1956年后开展民族独立运动,1975年7月5日正式独立,建立共和国。1991年成立第二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佛得角虽然缺乏天然资源,但由于人口少,政治稳定,旅游业蓬勃,已成为非洲的安逸国家,生活质量位居非洲各国前列,佛得角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不结盟运动、葡语国家共同体、法语国家组织、非洲联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组织成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佛得角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佛得角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圣莫尼卡海滩</b></p><p class="ql-block">  圣莫尼卡海滩(Praia de Santa Mónica)是佛得角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也是全球最佳的海滩之一。海滩绵长悠远,从岛的西北部一直延伸到了岛的东南部,海水清澈见底,是一个度假的理想圣地。绝佳的自然条件也使得冲浪、帆板等水上活动成为这片海域的主角,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水上运动的快乐,感受神奇的海底世界。同样,这里也深受本地人的热爱,每天附近的居民都会来这里散步,享受阳光浴,海边美丽的夕阳也格外迷人。</p> <p class="ql-block">  圣莫尼卡海滩位于佛得角博阿维斯塔岛(Boa Vista)的西南海岸,海滩长15公里,完全是沙质的,柔软舒适。游客可以乘坐四轮摩托车去更加宁静的海滩区域,享受没有纷扰的时光。海滩上另一个亮点便是海龟,游客甚至可以近距离观察破壳而出的小海龟奔向大海的场景。海滩附近有不少旅馆和可出租的公寓,是非常便捷的落脚地。</p> <p class="ql-block"><b>海滩</b></p><p class="ql-block">  圣莫尼卡海滩位于佛得角博阿维斯塔岛(Boa Vista)的西南海岸,海滩长15公里,从岛的西北部一直延伸到了岛的东南部,绵长悠远,沙质细腻,海水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b>四轮摩托车</b></p><p class="ql-block">  15公里的海岸线让不同的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喜欢热闹的可以在游客聚集区域享受冲浪、帆板等运动,喜欢安静的可以开着摩托车前往稍远的岸边,享受安宁的时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海龟</b></p><p class="ql-block">  圣莫尼卡海滩的另一大看点是海龟,他们对游客早已习以为常,以至于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海龟从贝壳中孵出并匆匆奔向大海的场景,这也打破了人们对海龟“慢半拍”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非洲小国佛得角</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环游世界·佛得角</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佛得角快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佛得角凭什么超越国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佛得角国歌:自由之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非洲原生态歌曲</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毛里塔尼亚</b></p><p class="ql-block">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英语: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简称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北纬15~27度之间,面积103.07万平方公里。毛里塔尼亚西濒大西洋,北部与西撒哈拉和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南部与马里为邻,南与塞内加尔相望。地区属热带沙漠性气候,全境地势平坦,有2/3的地区是沙漠,首都努瓦克肖特,全国共划分为15个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480万(2022年),总体上分为摩尔族和黑非民族(非洲黑人)两大类。</p> <p class="ql-block">  毛里塔尼亚最早的居民是巴富尔黑人民族,后北非柏柏尔人迁入毛里塔尼亚北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毛里塔尼亚。191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20年成为法属西非洲管辖下的殖民地。[1]1956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9月加入法兰西共同体,11月“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1960年11月28日独立。毛里塔尼亚实行议会制。议会实行参、众两院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部长会议是最高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关。</p><p class="ql-block"> 毛里塔尼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毛里塔尼亚人一般欢迎贵宾,惯以“烤全羊”作为最盛情的款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毛里塔尼亚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欣盖提古城</b></p><p class="ql-block">  欣盖提古城(Chinguetti)被称为伊斯兰教第七大圣城,其清真寺是全国最著名的建筑。欣盖提始建于公元12世纪,是往返于北非和欧洲之间的沙漠商队的必经之路。17至19世纪,欣盖提达到鼎盛时期,与瓦丹、提希特和瓦拉塔等几座城镇连成一个商业中心,非常繁荣。在被沙尘掩埋200年后,欣盖提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1996年毛里塔尼亚的瓦丹、欣盖提、提希特和瓦拉塔四座古镇被列作一项,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欣盖提位于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东北约600公里,是撒哈拉沙漠腹地的古老城市。沙漠商队除了给欣盖提带来各种各样的商品,还让这里逐渐成为了一个宗教和文化中心。人们在当地建成了一所图书馆,收藏以古兰经为代表的各种书籍,供人们学习伊斯兰文化。清真寺是全国最著名的建筑,尖塔由干石砌成,镶有驼乌蛋。城边“沙河”也是一景,被誉为毛里塔尼亚的“圣城”。城里还有古清真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向人们展示着古城的过去风貌和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b>建筑</b></p><p class="ql-block">  欣盖提是位于毛里塔尼亚北部阿塔尔阿德拉尔高原上的一座阿拉伯风格小镇,13世纪成为跨撒哈拉贸易路线的中心,这里有雄伟的建筑、古老的图书馆,在旧城区的撒哈拉土著房屋有着用红色干燥的岩石和泥砖建成外墙,再以棕榈树建成平坦的屋顶结构,充满了异域风情。但城市受到附近沙漠的蚕食,其西部边界的房屋逐渐被遗弃在黄沙之中。数世纪以来,这里作为行昏礼者伊斯兰教徒前往麦加朝圣的聚集地,城中遗留的古朴街道仍反映出摩尔帝国的特殊中世纪宗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b>书籍</b></p><p class="ql-block">  17至19世纪,欣盖提达到鼎盛时期,与瓦丹、提希特和瓦拉塔等几座城镇连成一个商业中心,非常繁荣。沙漠商队除带来各种各样的商品外,还带来了文化和知识。欣盖提逐渐成了一个宗教和文化中心。人们在当地建成了一所图书馆,收藏以古兰经为代表的各种书籍,供人们学习伊斯兰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毛里塔尼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严重干旱的毛里塔尼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世界上最后一个奴隶制国家·毛里塔尼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骑行毛里塔尼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毛里塔尼亚最漂亮风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毛里塔尼亚的生命运输通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毛里塔尼亚的生命运输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非洲最长的货运火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毛里塔尼亚邦克达阿让国家公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毛里塔尼亚国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贵族的引领 荣耀的国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