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九月》诗歌赏析

梦游的柔儿

<p class="ql-block">远在远方的风 比远方更远</p><p class="ql-block">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p><p class="ql-block">我把这远方的远 归还草原</p><p class="ql-block">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p><p class="ql-block">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p><p class="ql-block">远方只有在死亡中 凝聚野花一片</p><p class="ql-block">明月如镜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p><p class="ql-block">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p><p class="ql-block">只身打马过草原</p><p class="ql-block">九月赏析发起人高雷</p><p class="ql-block">地点诗歌时间</p><p class="ql-block">参加人:高雷,轻雷过耳,梦游的柔儿,西马孙方雨</p><p class="ql-block">整理人 梦游的柔儿</p><p class="ql-block">《九月》是海子写于一九八六年的一首诗歌,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所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有浪漫而又悲怆辽远的基调,是在存在主义思想上产生的作品。好诗歌,耐人寻味,动人心魄。里头隐含着在“草原”这个巨大的时空里,生死以及自身的存在问题。既神性而又可触。短短的篇幅中好几处提及死亡,其实不是字面上的“死亡”“众神死亡”——神本无死,神在另一空间存在。存在“比远方更远的远方”,“我”和众神在某一空间是会相遇的。同时众神死亡人类与神灵的会晤开始出现中断.瞬间感和折叠感,传承感与撕裂感,历史感和虚无感都无从分辨却又展示在读者眼前。</p><p class="ql-block">野花、木头、马尾、琴声……都会在天地融合中与那个理想和追求相通。</p><p class="ql-block">海子的诗被人称为神性诗,神性,超于普遍的人性之上,是最纯粹、属于善的那部分人性。所谓天才诗人,就是不依赖任何文本写作的诗人。能够做到的少之又少。</p><p class="ql-block">写诗,写的不仅仅是才华,更是观念、修养、学识、思想。人们把世界上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像的言外之间秒为诗情……诗境,诗意,诗句,诗情融汇一起,就是动人的诗歌。</p><p class="ql-block">喜欢从总体谈读了九月的感受,诗歌有马头琴,有明月高悬,音乐与画面交织,有诗人对千年岁月的追述与而今打马扬鞭潇洒。还有内心的呜咽与远在远方的风天籁之声音的共振。诗歌展示了辽阔、孤寂、生与死的纠缠、多维空间的交流、高远的和细碎的对视。</p><p class="ql-block">国画 红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