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滇贤云集幽州园<br> 料峭春风吹人醒<br> 未雨绸缪勤补短<br> 大胆前行莫畏难</h3> <h3> 知不足而赴京,望远山而前行。学习是最美的遇见,培训是最大的成全,成长是最好的风景。知无涯,学无境,教育路漫漫,必上下求索!</h3> <h3> 2024年3月22日<br>上午课程:“五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党委书记 王祺<br>下午课程: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及科研方法指导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康晓伟</h3> <h3>上午篇:<br> “五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br> 很荣幸聆听了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党委书记王祺教授的讲座,本节课他从五育融合的时代意义、五育融合的一般问题、五育融合的策略和路径三方面内容进行授课。</h3> <h3> 本节授课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br> 王祺教授说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五育”并举这一词汇,紧接着他从“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历史沿革、新时期教育发展实现“五育融合”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五育融合”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现实需求等方面进行授课。<br> 其次,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br> 就五育融合的一般问题展开中突出德育实效这一模块来讲,王祺教授列举了深入生活深入教学的丰富多彩的具体形象的事例,课堂趣味横生,堂下津津乐道、回味无穷。</h3> <h3> 总之,学校要做好五育融合,首先需要建立全面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体质、审美和社会交往能力。其次,要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合作探究来培养综合能力。另外,学校还应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包括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同时,学校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五育全面发展提供支持。</h3> <h3>下午篇:<br> 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及科研方法指导<br> 很高兴听到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康晓伟教授的课。他从专业与教师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规划两方面进行授课。</h3> <h3> 上课时,康晓伟教授先抛出了几个问题令人深思:我们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卓越教师“最后一公里”你能给学生什么?之后,为我们分享了“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我们深感习总书记书信中殷殷嘱托的重量: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碎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br></h3> <h3> 学习米哈里的“心流”理论、英国哲学家赖尔《心的概念》“知道如何做”&“知道那事实”、学科教学法知识(PCK)、将教“教”和学“教”的知识显性化、“道法术器势”、专业资本等知识理论,可助于我们补自身之不足,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发现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措施进而解决问题。</h3> <h3> 我们学习到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教育科研正朝着专业化、国际化和跨学科的方向发展。趋势一是强调实践研究,鼓励教师与学生深入实践,将科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趋势二是注重团队合作,通过合作进行创新研究,实现知识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趋势三是倡导开放式研究,鼓励学术界、政府和企业等多方参与,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在科研方法指导方面,应充分发挥学术导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科研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与交流。</h3> <h3> 通过学习,我们将能够深入了解最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战略,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教育质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