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顶级红玉蝉手串

艺术策展人魏红梅

<p class="ql-block">蝉在古代先民的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古人认为“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蝉在最后脱壳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古人十分推崇: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中已有玉蝉的制作,不过这时的玉蝉处于初创时期,人们求其形似而不求其细部表达。</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时期玉蝉的做工,正面呈椭圆形,腹面有二穿孔,夸张眼部,并做出蝉翼,技法以推磨为主。</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时期玉蝉造型比较写实,眼睛、两翼都清晰可辨,线条流畅,背面平整,有切割痕迹,并有穿孔。</p> <p class="ql-block">玉石挂红,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这一颗点缀的随形珍珠也特别漂亮!</p> <p class="ql-block">玉蝉是中国古代玉器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类,数量多、使用广泛,贯穿于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它的发展史就是古代玉器文明的发展史,玉蝉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是古人信仰、意念、灵感的化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