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结题的思考

兵戈闲话

<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22日,受橙乡幼儿园的邀请,参加了幼儿园三个县级课题结题的活动,分别是“幼儿体验式食育实践研究”"以农耕文化为载体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实践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园运动课程实践研究",三个课题一起结题,这是我参加课题研究方面工作以来的首次,此次结题工作容量很大,因此花了一天的时间,这一整天下来,按照师培中心规定的程序,走完了全部的流程。三个课题的结题,至此实现了橙乡幼儿园所有老师(在编教师41人)都有县级课题结题的经历。在课题研究方面,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当然此次结题的三个课题从水平上讲还不是很高,这主要体现在文本规范,文本逻辑和成果体现等几个方面。在文本的规范方面,几个课题的研究报告均出现了错别字、字号大小不一,标点符号乱用,段落格式不正确,引用标注错误,字间距和行间距不进去等问题。在文本逻辑方面,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目标和后面的成果以及产生的效益没有处在同一条线上,从文本反映出前后的逻辑性不强。具体体现在文本中课题提出的问题,到后面的效益和成果当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没有一一对应,同时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与后面的课题成果之间也存在不匹配和逻辑性不强的问题。在成果提炼方面,认识性成果和操作性成果有混淆不清的状况,成果提炼不精准和全面这个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和物化成果方面,有将课题资料与学校工作的其他资料混在一起的状况、或者说有将学校其他工作和活动简报等过程性资料充实为课题研究的资料的嫌疑。不过尽管如此。此次的三个课题研究的状况仍然要好于我参加过的其他幼儿园县级课题结题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课题倒是结题了,在祝贺城乡幼儿园和课题组老师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这么多年以来,我多次参加了一些县级课题的开题啊,结题呀,中期成果汇报啊等等活动,总体来讲,幼儿园的课题数量和比例是明显高于小学的,而小学又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一些同行的聊天当中可能更多的一个理由,那就是幼儿园没有分数的压力,活动开展的又比较多,因此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压力没有,能够抽出的时间会更多,而与此同时因为经常都有游戏活动,所以也会为课题研究提供很多的过程性资料。或许这也算是一种通识性的理解吧。但我个人认为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此,在于政策导向而引发的内卷。政策的导向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会有加分的作用,这个督导评估的结果会影响到单位的利益,比如人均绩效考核、质量目标考核,评优选先的指标等,因此各单位都很重视。对于幼儿园来说,基础的工作是不容易拉开距离的,因此各类项目加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他学段有分数,所以有时是可以拉开差距的)。第二,会对个人专业成长过程当中的所谓的骨干教师的各个级别的骨干教师的评选,以及各级名师的评选当中都会涉及到课题研究的条件,而且是作为硬性条件。对于个人来说,既要有数量的支撑,也要有质量的保证,才会在这些评比中胜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