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都柳江由北而来,穿过青山环抱的车江大坝向南流去;百余株巨大的古榕树巍然如屏,沿江阵列。榕树和江水赋予这里一个诗意的名字——榕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贵州多山,榕江地处宽阔的万亩大坝,天地显得旷远,平日里视野被山谷和盆地挤得窄窄的,一旦天地开阔,视野和心胸便一并释放开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屈指算来,这些榕树至少已有四百岁的年纪,它们树根延伸相结,树枝交错相连,但依旧年轻,庞大的树冠,遮天蔽日,不分四季,永远翠绿着,只有沧桑的树皮和虬曲的树根告诉人们,它们在这里已经繁茂了很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老的榕树依着都柳江,掩映着大小不一、彼此相望的十村九寨,分上宝、中宝和下宝寨三部,合称“三宝侗寨”,是全国侗族人口居住最为密集的地方;其中部的章鲁村是侗族语言标准音、即侗语“普通话”所在地。村里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后又重修的鼓楼,共21层,高35米多,为“侗乡第一鼓楼”;楼内及附属建筑物上,以绘画和雕刻的形式,反映着侗族社会的历史沿革、各个支系的古风遗韵、服饰和习俗等内容,可谓集侗族历史文化之大成,此楼以“最高、最大、楼层最多”的特点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由此可见三宝侗寨在侗家的历史文化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也许古榕的年岁有多长,三宝的历史就有多久。几百年来,在江水的滋润下,榕树慢慢长大,逐渐生得雄伟;三宝的日子也悄悄地掩映在四季不变的绿荫中,年复一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安静的乡间往往是悠闲的地方,尤其是农闲的日子。炎炎夏日,章鲁村游客稀少,宁静便一如既往。榕叶映着阳光,在微风里闪闪发亮,犹如一片绿意盈盈的眼波。江水浩浩,悄无声息地流淌。一头水牛浸入水里,露出两只弯弯牛角和晶亮的眼睛,还有一张鼻息微喘的嘴,享受着慵懒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寨边沿江的卵石小路,古老而宁静,一位瘦小的婆婆摇晃着佝偻的身子蹒跚走来,岁月早已将她的背脊压弯。她走得缓慢但并不艰难,灰白的发髻下,一张满是皱纹的脸上刻着沧桑,却写着淡然。她慢慢走向树下,走进纳凉的人们中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纳凉的人们在树下或坐或蹲,顶着树荫,面朝江水,一付惯看秋月春风的淡定。轻松的微笑,随意的絮语,让夏日的午后格外悠闲。他们都已经到了悠闲的年纪,那些不能悠闲的后生们,大多去了远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个婴孩在妇女怀中熟睡,弯着脊背的婆婆在旁边细细端详着,轻轻摇动一把陈旧的蒲扇,满脸的慈爱随风送到甜甜的小脸蛋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另一棵榕树下,有“咕隆隆”的声音传来,但见七八个婆婆媳妇围坐那里;走近一看,原来她们在玩一种当地的掷骰子游戏。那骰子极大,六个面绘有𣎴同的动物;一个男人双手捧着,置之斜板顶端,"哗"地一声拉动机关,骰子"咕隆隆"滚下,以显示动物与女人们押宝动物是否对应来决定输赢。男子反复送上骰子,拉动机关,不声不响;婆婆媳妇神情坦然,不急不躁。悠闲自在的眼神里,全然没有城里人博彩的那种欲望。轻风拂过,那些白的或黑的发丝在额际飘动,起皱的或光鲜的脸上便漾出笑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位青衣紫裙的妇女捧来一卷侗家土布,问是否要买。她只说布好,没有太多的语言,却热切地望着我们,腼腆地笑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直无由地认为乡风的淳朴是因为远离繁华的缘故,但侗家人对萨玛的崇拜使我找到了更为重要的理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章鲁寨中,高高的鼓楼旁边,有座小小的神祠,供奉着侗家的神祇萨玛。萨玛又称大祖母,是侗族的祖先,也是神灵的化身,人们认为她神力宏大,能够战胜敌人和灾难,保佑村寨平安,赐予欢乐吉祥,所以虔诚供奉;但神龛上没有任何偶像,只有一堆卵石和一柄布伞,侗家人对着石头和布伞顶礼膜拜,默默地向它们倾吐心中的烦忧。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崇拜方式,不禁心生感慨:是啊,只要崇拜发自内心,又何须偶像作为摆设。心中有了信仰,灵魂就有了方向。这把信仰之伞就像那些巨大的榕树,为人们遮住了欲望的烈日,于是,心静,便感到凉爽;寡欲,则内心安详,这块土地就有了悠静的时光。想到这里,我感觉侗家大祖母的伞把清凉也带到了我心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此,又想到那些身在远方的侗家后生们,在异乡横流的人欲之中,大祖母的伞能否继续为他们的灵魂遮风挡雨,萨玛的信仰能否让他们永不迷失行进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 (2013年5月于榕江,发《贵州都市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