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就能赚钱?小心构成“帮信罪”!

思想提醒卡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如果有人告诉你提供银行卡就能坐收盈利帮忙转账就能轻松赚钱,你会心动吗?但是,这种行为很可能构成“帮信罪”!</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帮信罪”案件数量激增,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罪名,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帮信罪”,帮助战友们提高警惕,避免沦为网络犯罪的“工具人”。</p> 什么是帮信罪 <p class="ql-block">“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p> “帮信罪”的立案标准 <p class="ql-block">1.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p><p class="ql-block">2.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p><p class="ql-block">3.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p><p class="ql-block">4.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p><p class="ql-block">5.两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p><p class="ql-block">6.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p> “帮信罪”的法律后果 <p class="ql-block">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帮信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p> 容易构成“帮信罪”的行为 <p class="ql-block">(一)“两卡”类。指向他人出租、出售银行卡(含银行账户和支付宝等非银行支付账户)、手机卡(含流量卡、物联网卡和微信等社交账号),用于接收、转移信息网络犯罪相关款项的行为。帮信案件中,绝大多数为“两卡”类案件。</p> <p class="ql-block">(二)“跑分”类。指登录网络犯罪团伙搭建的“跑分”平台,为其提供转账帮助从而将赃款“洗白”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三)“吸粉”类。是指利用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为电信诈骗团伙推广引流,以“刷单”“抢红包”“投资指导”等名义邀请被害人进群或下载APP,后由网络犯罪分子对被害人实施诈骗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四)“技术”类。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通过架设虚拟拨号设备、开发网络程序、制作运营网站等方式提供技术支持的行为。</p> “帮信罪”的常见话术 <p class="ql-block">很多帮信行为人并非一开始就有意实施犯罪行为,起初也是踩入网络犯罪团伙的陷阱,逐步沦为“工具人”,见到下列“话术”请提高警惕:</p><p class="ql-block"><b>1.“战友,我的身份证过期办不了银行卡,借你的用用”</b></p><p class="ql-block"><b>2.“班长,我微信提不了现,帮忙倒一下钱呗”</b></p><p class="ql-block"><b>3.“不管你征信什么样,把银行卡给我,我都能帮忙办理贷款”</b></p><p class="ql-block"><b>4.“你的贷款资质不够,银行卡需要增加流水,我帮你转几笔帐”</b></p> 如何防范构成“帮信罪” <p class="ql-block">1.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和各种第三方支付、社交媒体账号。</p><p class="ql-block">2.杜绝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不要盲目相信网络刷单、出租银行卡赚大钱等虚假宣传,避免占小便宜吃大亏,触犯法律底线。</p><p class="ql-block">3.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不使用不明网站、不点击不明链接,以免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帮凶”。</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守护好自己的隐私和钱袋子更要防止因一时贪念掉以轻心不慎走上犯罪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揭开伪装是真相,识得本质把关防</b></p><p class="ql-block"><b>做事切莫存侥幸,以身犯险不值当</b></p><p class="ql-block"><b>严于律己是要义,遵纪守法把心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