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

平面镜

<p class="ql-block">开元寺</p><p class="ql-block">开元寺是体现宋元泉州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宋元时期(13-14世纪)奠定格局,历经修葺,至今保存有大型佛寺在主佛殿前另建东西塔院的典型布局。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院落中包括山门、拜庭、东西两廊、大雄宝殿、甘露戒坛和藏经阁等。寺院东、西矗立的镇国塔、仁寿塔是中国最大仿木楼阁式结构石塔,均为五层八棱,高近50米,为可登临的外壁筒体内带塔心柱结构,抗震性极强,堪为举世罕见的杰作。其石作梁柱、斗烘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发展演变史中弥足珍贵的年代标尺。</p><p class="ql-block">开元寺是宋元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与寺院关联的多元社群对宋元社会经济和海洋贸易具有重要贡献。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给泉州带来了经济繁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在宗教、建筑与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交融和多元共存,至今仍可感受当时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空前繁荣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紫云屏</p> <p class="ql-block">山门</p><p class="ql-block">山门又称天王殿,始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清末民国初(20世纪)重修。建筑坐北朝南,为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内石柱呈梭状,承袭唐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拜庭</p><p class="ql-block">拜庭是山门与大殿之间的庭院,面积2800余平方米,全部用加工平整的花岗岩条石铺就。庭中分列16座唐、宋、元、明四朝建造的经幢、宝箧印经塔、多宝塔、舍利塔、焚帛炉等。宝箧印经塔内有五代经幢,幢身文字记载着泉州最早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榷利院,印证了五代时期中国官方对海外贸易的重视和当时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明代重建的大雄宝殿,供奉五方佛,为密宗仪制,其月台须弥座、后檐石柱则利用毁废的元代印度教寺院建筑构件,殿内斗烘为鸟身人首的迦陵频伽形象,建筑风格融汇了大量外来宗教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甘露戒坛</p><p class="ql-block">甘露戒坛为古代佛教四众弟子受戒之所,是全国佛教寺庙中仅存的三处古戒坛之一。</p><p class="ql-block">戒坛殿始建于宋天禧三年(1019年),清代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建筑面积636.68平方米,作五重檐八角攒尖顶式,坛顶作藻井。柱头铺作及铺间也有二十四尊飞天乐伎,手执泉州南音乐器,这在中国寺庙戒坛中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祖堂</p> <p class="ql-block">戒贪壁(乾隆乙卯年造)</p> <p class="ql-block">桑莲古迹</p> <p class="ql-block">仁寿塔(西塔)</p><p class="ql-block">仁寿塔建于南宋绍定、端平年间(1228-1236年),为八角五层仿木楼阁式石塔,通高45.06米。</p><p class="ql-block">塔身外壁每一层都交错浮雕着各乘佛教人物,共80尊佛教人物,代表佛教所弘扬的众生佛性平等理念。须弥座束腰处所雕刻的40幅花卉鸟兽图,也与这一美好世界相契合。西塔第四层雕刻有印度佛教男性观音菩萨、唐僧、猴行者雕像。</p><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东西塔为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宋代石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镇国塔(东塔)</p><p class="ql-block">镇国塔建于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年),为八角五层仿木楼阁式石塔,通高48.27米。塔身外壁石像依照佛教五乘等级排列,自下而上逐层为诸天神将、罗汉、高僧、菩萨、佛尊等,共80尊,代表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须弥座束腰处雕刻有37幅佛经故事图,弘扬佛法。</p><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东西塔为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宋代石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塔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镇国塔须弥座束腰处所雕刻佛经故事,拍了几张,每个故事都刻有四字名字。(见红字标注)</p> <p class="ql-block">弘一活师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一代高僧,我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先驱,佛门弟子奉为律宗十一代世祖。后十四年云游福建,曾驻锡开元寺,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赵朴初赞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p> <p class="ql-block">檀越祠</p><p class="ql-block">檀越在佛教用语中是施主的意思。檀越祠是开元寺僧为纪念献地建寺的施主黄守恭而建。祠始建于唐代,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三进三开间硬山顶,配有东护厝,每进有天井石庭,地面逐进增高,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本生院</p> <p class="ql-block">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维修闭馆)</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西门</p> <p class="ql-block">今天泉州自由行一日游,首先来到开元寺,用两个小时时间仔细拍摄,按照中轴线顺序编辑,尽可能与平面图相对应介绍,也便于对比其他寺庙的建筑机构。</p><p class="ql-block">一个泉州人骄傲的告诉我:泉州就是宗教博物馆,来泉州就是要看各种寺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