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晚上,我和陈老师到易俗大剧院听秦腔传统戏《窦娥冤》。很多朋友在高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窦娥冤》一文,这部由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流传甚广,但可能听过秦腔版本的朋友不会很多。陈老师虽然是音乐老师,而这是她第一次走进剧院听秦腔,我试图让她对秦腔产生兴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主持人韩鹏为全场观众送上了新年祝福后,谭建勋老师带来了两段清唱《飞将军李广》和《粮食》。不得不说,谭老师的唱腔极富感染力,既雄浑大气,又稳健有力,将秦腔豪放和酣畅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每次听完唱段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部秦腔传统戏《窦娥冤》共有十三场,分别是:第一场 送女;第二场 讨债;第三场 调戏;第四场 买药;第五场 下毒;第六场 行贿;第七场 公堂;第八场 杀场;第九场 寻访;第十场 托梦;第十一场 鸣冤。其中,第八场 杀场和第十场 托梦尤为精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窦娥冤》作为一部经典的戏曲剧目,其体现的“善恶到头终有报”核心思想得到了当时众多下层人民的认可,而对于“平等”的追求,则成为一代又一代下层人民的奋斗目标,正如皮埃尔·勒鲁在《论平等》里所说:“人类精神统治着现实社会,并把平等作为社会的准则和理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