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由来: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中国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如果说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么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p><p class="ql-block"> 春节贴春联的中国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生日(birthday),既指一个人出生的日子,也指一个人的出生日纪念日。传统中国人以农历计算生日,小孩子一周岁的生日称为“周岁”,有各种习俗。老年人的生日称为寿日,在50岁以上逢十可称为大寿。在中国的传统中,生日吃长寿面和鸡蛋。现代西风渐进,不少人以阳历计算生日,庆祝方式也改为蛋糕和蜡烛。</p><p class="ql-block">而此回初六正逢二姑生日,我们以可爱动人的蛋糕,五彩斑斓的加特林烟花,活跃的气氛以表忠诚的祝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活跃的气氛,美妙的歌声里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美好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来自烟花的祝福:迎喜接福,生活能红红火火顺顺利利,事业旺,财源旺,诸事顺遂</p><p class="ql-block">这正是对二姑所说的呀!</p> <p class="ql-block"> 闽南人,红红火火逢喜事都折金纸拜天酬神</p><p class="ql-block">折金纸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折金条,有折金元宝,还有折莲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除夕和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非常受重视的,每到春节来临之际,外出的人都会赶回家中和家人吃一顿年夜饭,所以春节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有不同的意义,而在春节时除了吃饭,也还会放一些烟花爆竹来增添节日氛围,那春节放烟花爆竹有什么寓意呢?</p><p class="ql-block">1、增添节日氛围</p><p class="ql-block">放烟火代表节日快乐,礼花代表一种喜庆的日子,烟火代表一种欢快的日子,就是代表过年的喜悦之情。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也是增添了节日氛围。</p><p class="ql-block">2、让气场变的和顺</p><p class="ql-block">在民间,除夕夜放鞭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传统习俗。正如古诗所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由此可见放鞭炮也是年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寓意着干走霉运,躲避不好的事情,使得家中气场和顺,而且更是象征着未来一年中的家庭运势红红火火、兴旺富足。</p><p class="ql-block">3、文化的传承</p><p class="ql-block">抛开古代传说故事,用今天的现代社会文化来说,新年的时候燃放鞭炮则多是象征着在未来一年的生活中运势红火、家庭兴旺,因为鞭炮都为红色,燃放时候的响声也是非常的悦耳,从而使得家中喜事连连、好运常伴,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有些唯心主义,但是这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是人们对于新的一年最淳朴的祈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零碎的时间中总是充满着多样的生活,无论是去莆田湄洲岛,还是去南安武荣公园,无论是白云寺烧烤,还是去草莓园里摘草莓,都是一种体验!!!</p> <p class="ql-block">白云寺从早到晚都是一如既往的漂亮</p> <p class="ql-block">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就到此结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