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俍liáng的基本解释:</p><p class="ql-block">善,擅长。也指行走缓慢。组词有伉俍(指率直豪放)、俍倡(行走缓慢的样子)、俍傍(走路不稳跌跌撞撞)。但是,俍兵的俍则另有释义。</p><p class="ql-block">关于俍兵与狼兵,有不少人都说应该是“俍兵”而不是“狼兵”。在这,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关于“俍兵”,目前没有相关的文献和史书中有相关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但是,俍兵确实是起源于明朝中期,当时广西田州(今百色市田阳)的土司组织的武装地方武装叫俍兵。俍兵原本意是少数民族的俍人兵士,俍人亦称俍民,是古代岭南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其中多为壮族先民。始见晋左思《三都赋》,元、明后记载渐多。明时,有土官治下的服役者,因为“俍”与“狼”谐音,所以称之为“狼兵”。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曾由瓦氏夫人率领的岭南西部少数民族俍兵,往江浙沿海抗击倭寇,立有战功。因此,俍(狼)兵英勇善战,便出了名。瓦氏夫人,成了明朝抗倭第一女英雄。因此,俍兵又叫“狼兵”、“狼师”。</p><p class="ql-block">“狼兵”这个词最早出自《明英宗实录》记载,1437年,广西巡抚将少数民族土司兵,称为“俍兵”,上报到朝廷,说俍兵战斗力很强,而且团结忠诚,如果朝廷雇佣他们平贼的话,对朝廷的各种战事都很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明英宗实录》“卷三十五”记载:“浔州与大藤峡诸山相错,瑶寇出没,占耕旁近田。左右两江土官,所属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畏。若量拨田州土兵于近山屯种,分界耕守,断贼出入,不过数年,贼必坐困。……狼兵素勇,为贼所惮”。</p><p class="ql-block">此外,南明中书舍人邝露,在其所著的南方民族风物志《赤雅》上记载:“狼兵鸷悍,天下称最。”</p><p class="ql-block">因此,俍liang兵同狼lang兵。</p> <p class="ql-block">广东也有“狼兵”,明朝在两广征召军队的很多公文中会出现“汉、土、狼兵”的说法,所以可以看出明朝广西、广东的军队不仅有“狼兵”还有“土兵”以及正规军汉军。</p><p class="ql-block">明朝的海防军事专家郑若曾,在其所著的《筹海图编》上也有记载:"广西狼兵于今海内尤悍。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p> <p class="ql-block">可见,俍兵与狼兵意思都是一样。我们后人不必纠结。</p><p class="ql-block">自古俗话说:调皮的孩子有出息。确实,狼兵战斗力很强,但是军纪很差。《明武宗实录》记载,1512年,朝廷征调狼兵,剿灭四川,湖广,河南,江西,两广地区的盗贼,狼兵每到一处就疯狂抢劫老百姓,比盗贼抢得还厉害,当时的两广御史上书朝廷,狼兵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实在是扰民太甚,面对这种情况,明朝朝廷也很头痛,但又无可奈何。</p> <p class="ql-block">典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从这里来看,“犬子”有可能是司马相如的父母在他年幼时给他起的乳名。“犬子”字面的意思是“狗的儿子”,也就是调皮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是的,狗是由狼进化而来的,可见狼比狗更有野性更调皮。因此,有人称广西狼兵野蛮狠辣。其实,对待敌人还是只有野蛮狠辣才能使其屈服。但是,俍(狼)兵原本是老百姓,本性是善良耿直的,因为俍兵原是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没有正规军的军纪那么严格,因此,军纪散漫难免出现。不说狼兵,就说旧军阀士兵、国民党正规军的军纪也如此。只因俍兵战斗力如狼群、团结奋斗、英勇无畏,又因为“俍兵”谐音同“狼兵”,这是世人给出的一种又胆战又佩服的称呼罢了。</p> <p class="ql-block">一直到抗战的全面爆发,两广“俍兵”面对日军侵略,国家即将灭亡的危急关头,再次挺身而出,重现狼兵声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因此,俍非狼,俍人原本善良,但是,面对侵略者敌人战斗力却强悍英勇如狼。如今的广西、广东人俍人的后代,还有如此的性格。所以,俍兵也好,狼兵也罢,只有兵强悍勇杀敌,只有不怕死的精神,才是军队的荣耀与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