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马祖列岛是中国福建省下辖群岛,位于台湾海峡正北方,面临闽江口、连江口和罗源湾,距大陆最近点约9.25 公里。主要由南竿岛、北竿岛在内的36个岛屿构成,总面积29.6 平方千米。马祖列岛形成于三叠纪晚期,是新构造运动以及岩浆活动的结果。马祖列岛的岛屿均由火成岩及其变质岩所组成,以花岗岩为主。岛上多丘陵、海岸、山谷等地形。岛屿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8.6度,早晚温差大,春夏降水较多。该区生物丰富,分布有马祖紫檀、马祖野百合、痕掌沙蟹等特色动植物。</p><p class="ql-block"> 马祖列岛的开发历史始于北宋中期,清初实行海禁和“迁界移民”政策曾阻断该地发展,该地在清末形成农渔牧诸业等协同发展的格局。如今马祖列岛遵循“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发展要求等,实施“主动融入福州新区、精心打造新兴三城”等发展战略。岛内的海滨名胜古迹较多,涵盖人文与自然领域,是一座海上花园,如大坵岛、“国之北疆”等。马祖列岛也是妈祖民间信仰文化的代表区域。</p><p class="ql-block"> 马祖岛原名南竿塘,列岛以“马祖”为名,始于宋代。相传宋时,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州岛东螺搓渔民林愿之六女默娘,秉性贤淑,事亲至孝,且热心公益,每于黑夜燃薪为火,为渔舟导航,深获乡民感佩。某日,其父出海捕鱼,不幸遇风罹难,默娘痛不欲生,乃投海寻父,最后负父尸漂至南竿岛。乡人感其孝行足式,厚葬立庙祭祀,尊称之为“妈祖”,民间为避讳,乃将“妈祖”改为“马祖”,作为列岛总名。</p><p class="ql-block"> 马祖列岛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位于闽江口外海,其经纬度范围介于东经119°54'至120°00',北纬25°56'至26°17'之间。西距福州16 海里,东距台湾基隆114 海里,南距金门152 海里;与连江黄岐半岛隔海相望,最近处仅8 公里。</p><p class="ql-block"> 马祖列岛主要由南竿岛、北竿岛、高登岛、亮岛岛、大坵岛、小坵岛、东莒岛、西莒岛、东引岛、西引岛及其附属小岛共计36个岛屿、礁屿组成。马祖列岛总面积为29.60 km2,其中南竿岛面积最大,约有12 km2,占列岛总面积的35%,为马祖列岛的行政中心。北竿岛次之,总面积9.3 km2,占全列岛的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