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这样过寒假】春节习俗——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初371班五组学子们2024年寒假综合实践活动小记

美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指导教师、班主任:张鸿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参与者:高文博、陈薪宇、刘锦蕊、赵帅杰、秦浩程、赵婧怡</span></p> <p class="ql-block">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深义重的“文化之年”。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积淀着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感。在坚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今天,春节民俗成为我们稳固社会基础、建设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农历中,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标志着农历新年的来临,是中国家庭团聚、祭祖、迎新的日子。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习俗,比如贴春联、做年糕、吃团圆饭、守岁等。春联寄托了对新年美好的祝福,年糕象征着家庭团圆,团圆饭和走亲访友则代表着心意相通。守岁则是为了迎接新年、祈福平安。除夕的庆祝活动持续至深夜,家家户户都会欢聚一堂,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初一,是专指农历每月第一天,当天称为朔日[2]。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自然每月的第一天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最重要的要算正月初一了,它是一年的第一天,第一个初一,自古就有很多习俗,比如聚财、饮酒,放炮仗、占岁,拜年等。</p> <p class="ql-block">感谢长辈们的红包。</p> <p class="ql-block">中国年,在忻州。随着春节的脚步渐近,年味儿也越来越浓,春节的忻州古城又会有怎样的惊喜呢?</p> <p class="ql-block">古城灯会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相约在古城</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五,在民间也被称为“破五”,破五过后,说明这个年基本上就算过完了。“破五”也是“送年”的意思,就是说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除夕以前的状态了。</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中国人民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1、大年初七有戴人胜、吃七宝羹、出游登高、吃面条等习俗。2、古代人大年初七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大年初七是“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p> <p class="ql-block">春节的大年初八,传说中是谷子的生日。由于诸星下凡,所以人们要祭星,很多寺庙也会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称“谷日”丰收之日,大家年假结束,都来上班互相送吉语吉言,大吉大利,恭喜发财。大年初八是顺星节。传说今天诸星下界,是孩子们认星星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天公生日。农历大年初九是民间习俗天公生日,这一天在民间有很多的传统庆祝活动和祭拜活动,人们通过这些行动来表达对天公的敬畏,同时带着美好的祝愿来为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祈福,是一个非常吉祥欢乐的日子。初九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传说和讲究,大家一定要多关注,尽量避免一些不适当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农历正月初十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yùn)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在河北省中南部,晚上各家各户会在门口点燃篝火,将一年内用旧的炊具等烧掉,预兆全家在新的一年里无灾无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有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那就是在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元宵节这天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因为元宵节是农历新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有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人们在这天会吃汤圆,闹花灯,希望在来年的时候能够团团圆圆,平平安安。</p>

农历

春节

习俗

民间

一天

石头

初九

一年

这天

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