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

在水之滨

<p class="ql-block"> 昨天刷抖音刷到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窦文涛、马未都、成方圆聊王朔的小说语言,又聊到北京大院,马爷说他们都生活在北京部队大院,他们当时说的话只能叫新北京话,和老北京话有很大区别,此时我产生了共鸣。 </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生活学习在三线工厂,那儿也可以说是一个大院,工厂大院。几乎与世隔绝,很少与外界交流。我所在工厂的主体是从北京迁来的,所以说普通话的占多数,我也打小说的是普通话,自我感觉是字正腔圆。由于工厂后来也来了不少本省人,时间长了普通话里也会夹杂方言的词或字如拐了之类,不过发音还是普通话的发音,内部交流也不觉得难听。</p><p class="ql-block"> 大约小学毕业的时候,和母亲回天津途径北京转车,在北京小息,听到北京人讲的普通话,和自己讲的不一样,觉得自己讲的很土,深感自卑,还特意对有些常用的词刻意地去学,像“搂搂,CEI,嗝儿屁”等。</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常出差到外地,不免有些客户会问:你哪里人?北方人,你得普通话很标准。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准确,祖籍?出生地?生长地?户籍地?最后选择说户籍地。</p><p class="ql-block"> 前两天我的小区加装电梯完成,社区领导和电梯承包方要宣传加装电梯后的好处,找到我让我说两句。结束后社区领导还是那样问“你不是溧阳人?东北人?普通话标准到着”。我说“溧阳人,在外地生活时间长”。</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自己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不伦不类的,在四川不会说四川话,偶尔撇两句自己都觉得别扭。在溧阳不会溧阳话。祖籍宜兴话更不会说。我没有属于我的乡音。</p><p class="ql-block"> 父母就像蒲公英,我是蒲公英的种子,随着蒲公英四海为家。不知道我这粒种子最终在哪里入土重生,希望我也能有自己的乡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