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繁花》

春暖花开

<p class="ql-block">《繁花》看完了,没有感觉特别好,也没有感觉特别不好,就那样吧。</p><p class="ql-block">从演员的表现来说,胡歌没有对我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游本昌董勇吴越辛芷蕾马伊琍演得确实很好,尤其是唐嫣,真的是让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剧的前两集我是看了弃,弃了看,如是者三四次。促使我耐着性子往下看的最大驱动力来自于:我特别想知道在我们奇葩而又病态的大A市场里,官商勾结是什么样的,内幕交易是什么样的,资本大鳄的血盆大口是什么样的,收割广大投资者的血淋淋的镰刀是什么样的……怀揣这个愿望观剧,我得到的是比较大的失望。换句话说,《繁花》的内容比较零乱虚浮,既没有铺展出一条曲折扎实的叙事主线,也没有树立起一个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风情格调和《花样年华》差不多,浓浓的王家卫的味道,我感觉不太接大陆的地气,缺少真切的时代感。比如玲子、李李、林太吧,看起来前卫时髦,风华绝代,骨子里却透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十里洋场特有的浓浓的风尘味(申明一下,我也只是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过)。</p><p class="ql-block">——也许是身处社会底层和物质上的贫乏限制了我的想象吧![捂脸]</p> <p class="ql-block">最近几天,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评论《繁花》的文字在网上招致了尖锐的批评。坦率地说,我的观感和李教授大体相同(李教授是上海人,对当年上海的生活场景并不陌生)。</p> <p class="ql-block">简单说说我的几点感受吧:</p><p class="ql-block">其一,闪回太多,剧情被切割得零零碎碎,所谓的非线性叙事,把人弄得目眩神迷。无怪乎李教授说整个儿给人吵嚷嚷乱糟糟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其二,过于理想化。汪小姐这个人物太干净太纯粹啦!《红楼梦》里满身笼罩着神性和诗性的绛珠仙子林妹妹随着年岁渐长,也不能不越来越多地沾染俗性呢,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下,一直在滚滚红尘之中摸爬滚打的汪小姐会纯洁得那样纤尘不染?谁信呢!</p> <p class="ql-block">其三,过于夸张。景秀也就终日守着一个小小的烟纸店谋生啊,感觉怎么比专业的谍报人员信息还灵通?黄河路上的人和事他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看人看事还和上帝一样的透彻和深刻!——而偏偏让观众无法忽视的是,这个人物好几次对情节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我忽然就想起鲁迅先生在《漫谈漫画》里说的话了:</p><p class="ql-block">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p><p class="ql-block">……所以漫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p><p class="ql-block">我觉得,先生的这段话其实揭示了文艺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诚实地面对生活、反映生活,是所有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p> <p class="ql-block">剧中最能打动我的地方有二:一是金科长和汪小姐的师徒关系,讲原则,有温情——当然,这肯定是被无限理想化了的设置,但它毕竟展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让我们对这个社会对某个群体还不至于完全失望。</p> <p class="ql-block">二是剧中写了两个“小人”——身处底层而品行低劣的小江西和梅萍,她们的生存状态有极强的现实性,真真切切地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另一面。记得《历史的暗角》一文里,余秋雨先生列举了种种小人和小人的种种结局,小江西就属其中的一类吧,不过她的结局已经很惨了;梅萍呢,剧里只是说她也辞职开公司去了。以她的品性和手段,大概率会混得风生水起,因为那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生活的真实:大部分情况下大部分小人总是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的。——如若不信,你不妨放眼四顾一番;然后,你品,你细细品……</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要特别摘出我觉得全剧最有喜感的一句话(注:宝总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说的):</p><p class="ql-block">中国股市才刚刚开始,所有股票的价格都还躺在地板上。</p> <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2024年的今天,大A正在进行惨烈的2800点拉锯战!!!)</p> <p class="ql-block">——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神奇的大A依然直僵僵地躺在地板上!我实在忍不住想问:这究竟是要打谁的胖脸呢?[捂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