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点滴

黑妞爹

<p class="ql-block">关汉卿</p><p class="ql-block">最近,一直在研究山西运城的历史与文化,其中有一个人,引起我的关注,这个人就是誉称“曲圣”中国古典戏曲的第一人——关汉卿。</p><p class="ql-block">关汉卿塑造的“我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流传,被誉称为“曲圣”。</p><p class="ql-block">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p><p class="ql-block">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p><p class="ql-block">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p><p class="ql-block">有人会问,关汉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我也会问,关汉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研究过资料之后,大致有如下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关汉卿出生于金末,医户家庭的出身,生活条件明显优越于一般百姓。元统一全国以后,按照关汉卿行医世家的出身,被政府编入”医户“,实际上是一个接近群众的普通下层医人,编剧和演出活动只不过是兼职和谋生的手段。</p><p class="ql-block">元统一之后,关汉卿来到元大都,并开始专事戏剧活动。元代大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旅行家马可波罗描述了元大都的繁华景象,人口众多,华屋巨室列布,四方异域之人会聚,而且“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华美绝伦的城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p><p class="ql-block">在大都生活的日子里,关汉卿从事杂剧创作活动,并亲自粉墨登场。他主持玉京书会时,和曲家王和卿、杨显之、费君祥、梁进之等等有较密切的交往,常在一起商酌文辞,评改作品;他留恋于勾栏瓦肆,与一些著名艺人相当熟悉。他与戏曲家王实甫交好,两人共同完成了杂剧《西厢记》。</p><p class="ql-block">元代统一全国以后,南方的杭州、苏州、广州、泉州、扬州、镇江等地的商业活动十分发达。南宋亡国以后,大批北方剧作家和表演者为了谋生,纷纷南下。关汉卿也南下扬州、杭州等地,继续从事他的艺术活动。</p><p class="ql-block">南方的富庶繁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杭州演出、游历后,曾以”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之语盛赞杭州,描绘了这座城市的秀丽风光和繁华生活。</p><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古代风流才子,只要拉得上关系,总爱提上一提,关汉卿在这里见到了珠帘秀,并写下了《赠珠帘秀》:“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才子佳人故事上演。并与珠帘秀弟子赛帘秀、燕山秀,以及侯耍俏、黑狗头,还有尊王和卿为“伯父”的顺时秀等杂剧演员相识。</p><p class="ql-block">关汉卿和杂剧名歌妓朱廉秀,为了创作和演出《窦娥冤》,受到当时统治者残酷的迫害。但由于他们的坚韧不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迫使统治者从狱中释放了他们。当他们出狱后,仍用戏剧这个武器,继续向元朝统治者和奸谗们进行不懈的斗争。</p><p class="ql-block">关汉卿留下的文学遗产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北京,还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纪念大会。关汉卿的剧作目前已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