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全国中小学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提出,新时期的教育要更加坚定的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学生为主,通过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出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用之才。在此背景下,我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包括生活自理、劳动自立、生活自主为目标的劳动实践课程,发挥劳动服务自己、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功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劳动教育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劳动,而家庭是进行劳动教育最好的场所,看起来非常琐碎的生活技能,是学生提升劳动能力的最好途径。学生处事能力的提升、个人品行的养成都是从一伸手、一弯腰的家务劳动中逐渐积累的。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动手能力的差距,我设定了有针对性的家庭劳动要求:低学段学生以培养个人自理能力为主,学会独立整理书包、清洗简单物件、能够整理收纳个人衣物等;并且帮助父母完成简单的家务,如洗菜、刷碗等;中学段学生能够整理、打扫房间,并且能够对一些烹饪食材,如鱼、肉等进行清洗;高学段学生能够帮助父母承担大部分家务,烹饪简单的饭菜等。</p> <p class="ql-block">以上家庭劳动课程需要学生通过拍照、录制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并且要定期撰写个人劳动所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养成“我爱劳动”“我要劳动”的习惯,同时,在劳动中感受父母操持家务的艰辛,拉进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劳动不是单一的教育,通过各个学科融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在语文、道德与法治、艺术等学科中,渗透热爱劳动的观念;在数学、科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中,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效率意识、创新精神;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探究、乐于体验的劳动素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