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相濡以沫

芳草青青

<p class="ql-block"> (二) </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历史的潮流涤荡而来,全军也进行了调整,老張同学所在的院校一一二航校,歼击机教研室工作人员调整到了安徽蚌埠。丈夫在万般不舍中离开从军20年旳军营,79年末80初无奈的复员到了地方。</p> <p class="ql-block">80年复员来到地方,先被安置到了青岛无线电三厂教育科。当时的形势就是全国上下恢复教育,让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一代青年迅速填补缺失的文化知识,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此时曾经的军事院校的教官張老师肩负重任,负责电子仪表局,招收电大学生的工作,并组织安排学生们的课程、教材等繁琐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1985年,青岛三中引进了21台苹果计算机,学校急需师资力量。校领导找到我希望老張老师能挑此重担,来校负责电化教学工作,我们欣然接受,从此老張老师又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我们实现了既是伴侣又是同事的幸运儿,自此我们也过上了更加安定的生活,得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人生如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画师,每个人都在用手中的画笔描摩着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老張老师在新的岗位上,重新再起航。青岛三中高中计算机课在秋季正式开课了。每年级六个班,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每周每班一节课,每周12课时的工作量。机少人多,三个人合用一台计算机,机房里挤满了叽叽喳喳的学生。为了迎接青岛市中学生计算机编程竞赛,又课外组建了竞赛小组,单独加班加点上机操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88年春季青岛市第一届计算机编程竞赛中,三中力压群雄,拔得了头筹,邹红波、張天遨、于磊等同学分别获奖,三中获计算机编程竞赛一等奖。</p><p class="ql-block">感悟岁月的韵律,把握生活的节奏,让每一个瞬间都留下美好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青岛电子学校和青岛三中是兄弟学校,三中计算竞赛获奖引起了电子学校领导的重视。电子学校的领导出面跟三中的领导交涉沟通,88年秋季老張老师被调到电子学校的计算机教研室当上了专业组教研组长。当时电子学校的专业组还属于刚起步阶段,老張老师带领组里的十几位年青教师,开设了计算机编程、电子技术、basic语言、c语言、计算机打字等课程。</p><p class="ql-block">88届是电子学校招收的第一届毕业包分配的学生,也是历年来成绩最好的。在張老师和全组老师的的带领下,课余组织了培训小组,全方位开始了上机操作的训练。校与家相距不足千米,他中午都无暇回家吃饭,坚守在学生训练第一线。宝剑锋从磨利出,从此电子学校成了青岛市中学生计算机竞赛的强者,从88年秋季以后的几年中,年年夺冠。从青岛市走向全国,在全国十七城市的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中一举夺魁,电子学校从此名声大振,老張老师也荣获了“青岛市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间是老張老师,右二女生抱奖杯的是女儿張丽君。</p> <p class="ql-block">在此不得不提的是女儿張丽君,小学时成绩优秀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班长、少先队中队长,年年被为三好学生。</p><p class="ql-block">8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三中,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多此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年级学习标兵。</p> <p class="ql-block">88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电子学校,仍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校团总支付书记,年年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积极参加了校计算机竞赛小组,多次参加了市级竞赛,省级及全国十七城市的计算机编程比赛,多次获奖。91年毕业,以总学分超第二名60分的好成绩获校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分配到公用事业局属公司任职,23岁入党,至今仍在党支部书记的职位上任劳任怨的继续努力的工作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又因当时老張同志从部队复员带回来一部分安家费,家里的日子遂渐富裕起来了。81年学校分配了一套两居室,从此我们住上了宽敞的房子。老張又托人购置了一木的家具,有大衣柜书橱双人床单人床。还买了单缸洗衣机、海鸥照相机,紧接着又凭票买了青岛电视机厂生产的14英吋黑白电视机(是我们宿舍楼里的第三家)。孩子们高兴极了,值得欣慰的是两个孩子没有因此而影响学习,两人在小学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仍旧名列前茅。</p> <p class="ql-block">儿子在小学一直担任班长,担任少先队大队长。中学多次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青岛三中年级“学习标兵”,高中担任校学生会主席。从小学到中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曾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夺200米、400米第一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89年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在大学期间,表现良好成绩优秀多次获奖学金。22岁光荣加入党组织,是华东师范大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付主席。</p> <p class="ql-block">进入八十年代,学校的教学秩序得以恢复正常,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我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担任班主任,经过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了教委“三八红旗手”“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辅导学生作文参加了各种大赛,多次获奖,辅导的多篇学生作文在青岛市《中学生作文选》上刊登。王勇刚同学的作文《起点之美》在《语文教学论坛》上发表,获得好评。</p> <p class="ql-block">85年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我俩工资翻了一倍,过百元了。86年学校又建起来了一座宿舍楼,我们又分到了新房小三居,又添置了新家具,还购买了彩色电视机,日子越来越富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全国经济腾飞,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我们家庭与时俱进,也迎来了硕果累累的新时刻。</p> <p class="ql-block">91年女儿毕业,分配到了公用事业局属的青岛热电公司,93年儿子毕业分配到了青岛外经贸委。一双儿女先后参加了工作,有了收入,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兄妹两人商量出资安装了电话。那时过年单位时兴分发年货,家里就又购买了冰箱和冰柜。(那时冰箱冰柜可是紧俏商品呐〉这时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市场繁荣物质丰富的真正含义。</p><p class="ql-block">同年我俩同时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94年我被聘参加了夏季在山东大学举行的高考阅卷。95年由于全家人的共同努力荣幸的被评为青岛市教委“精神文明优秀家庭”,在教师节参加了表彰大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绪如潮,过往如烟,生活如画,岁月如歌…回顾过往岁月:六十年代我们相识相知;七十年代牵手步入婚姻,夫妻携手共建家园;八十年代同心同德教书育人,集家国情怀于一身;九十年代相濡以沫共创美好,硕果累累。我们身体力行,用画笔书写了那似水流年浪花飞溅奔腾不息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95年元月6号迎来了结婚25週年银婚纪念日,到照相馆照了全家福,留住了这一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大江东去,浪淘尽,看千古风流人物……静心沉思,我们不是什么风流人物,我们只是大江大河中的一滴水,时刻闪耀着它的光芒;我们是沧海桑田的一粒籽,教书育人,为桃李满园收获了满园的花红柳绿;我们是大浪淘沙中的那一粒砂,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p><p class="ql-block">我们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家庭的孺子牛,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用勤奋书写了自己努力奋斗的荣耀,真的是无怨无悔无愧于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