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30927</b></p><p class="ql-block"> 昨天晨起后觉得有点乏力,于是调整行程,将原定的胡杨岛、乌海湖、蒙古大营等,移至第二天,今天缩短行程只去石嘴山的沙湖打个卡。</p><p class="ql-block"> 沙湖在银川北偏东40多公里处的平罗县,是石嘴山市的辖县。20年前,我曾来过沙湖,湖水轻漾,芦荡摇曳,一派悠然宁和的江南水泽风光。如今旧地重游,湖水芦苇依稀如旧,而景区大门、广场煌赫一新,大型游乐场环湖丛立,“五国联合马戏团”的大帐篷也傍湖而建。如今的沙湖是白天船游碧湖,夜间马戏篝火,与当年的全自然生态不可同日而语。船游已无兴趣,夜间的热闹也不属于我们,在湖边缓缓踱行了一阵,便识相地告辞了这欢闹之地。</p> <p class="ql-block"> 车子在京藏高速上轻快奔驰。黄河由吴忠开始,汊流披散,水泽频现,银川一带更是湖河漫流,滋润着千里平川。车行一路,沃野万顷、绿畴盈目,时见河湖。宁夏平原敢称“塞上江南”,还真有底气。</p> <p class="ql-block"> 道路的西北是贺兰山,山势连绵,山色灰青,是一座贫瘠苍凉之山。路之东南,绿野平川,犹似江南。车近惠农,贺兰峰岭跌宕,忽而放低了身架,西北的屏障也因此洞开,绿色越稀,荒漠再次出现了。人们因地制宜在此发展绿色能源,大片的太阳能板,林立的风电机,为这荒原平添了独特的风景。惠农是宁夏的北境,继续北进即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与乌海市的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 阿拉善左旗只是一个县,人口不过14万多,可面积竟有80412平方公里,比台湾加海南的面积还要多出将近1万平方公里。乌斯太镇在阿拉善旗的东北端,是该旗的经济开发区。在蒙古语中,乌斯太的意思是“有水的地方”,想来这一带自古就水草丰茂,一定是游牧民族的生存乐园。如今,作为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也不错,2018年名列“中国西部乡镇综合竞争力50强”,2019年又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午12点抵乌斯太镇的驿家酒店,用餐之后享受了久违的午觉。傍晚在酒店周边闲逛,感觉小镇建设还算不错,虽然没有多少高楼大厦,但道路宽敞,街道整齐,街心广场停满了小车,看来还有些人气。由此西望,夕照中可见远处的贺兰山影;酒店马路对面,有几座楼房依坡而建,一座悬挂着国旗,大概是政府办公楼,附近楼房上有“生态科技馆”大字牌。周边绿树葱茏,环境优美,也许是开发区机关驻地。</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闲来无事,又去镇中溜达。虽是边陲小镇,夜晚也不寂寞。街道灯火流光,店铺霓虹溢彩,路中行人络绎来往。走到一小街拐角处,一帮汉子扎堆,走近一看,下棋两人,观者十余,全然不顾“观棋不语”的古训,出谋划策、指点江山,不亦乐乎。镇子不大,兜了片刻,已到镇边。抬头一望,一座颇为洋派的穹顶高楼矗立在远处的山坳中,灯光如玉似金,在夜空中显得晶莹夺目。</p> <p class="ql-block"> 夜色渐浓,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了楼顶,高悬在大漠边塞乌蓝的天幕中。月色清冷,万物沉寂,这孤冷的月亮,照过秦时长城汉时关,照过匈奴弯刀蒙古骑,照过北朝大军盛唐兵,月光苍凉消融了宋元流逝了明清,照出了人世的无奈,照出了历史的无情……明月万代照古今,贺兰无语河呜咽;可怜代代人不同,唯有山川长望月……</p><p class="ql-block"> 伴着明月,我们在边陲小镇乌斯太度过了一个静静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餐后,即赴乌海市。今天的行程安排有点乱眼,先游乌海境内的胡杨岛、拉僧庙、蒙古大营和乌海湖,出乌海去巴彦淖尔的途中还有三盛公水利工程和阴山岩画。后来途中略作了调整,网评拉僧庙一般,遂取消;蒙古大营倒是去了,但根本不是景点,只是建了几个蒙古包式房间,是个吃喝娱乐的场所。随后跟着导航一路开到了黄河边,河中有洲,草木茂盛,这便是“胡杨岛”了。</p><p class="ql-block"> 岛中草木已略有发黄,远近高低探望一阵,却没寻到胡杨,这里的胡杨只不过是个传说……在此巧遇勘察黄河的两位小伙子,他们的工作是黄河生态维护的重要一环。尽管年龄落差不小,邂逅在这个人迹难至的地方,共同的话题自然就消解了代差,黄河、胡杨,旅途中的经历与见闻,让我们老少爷们相谈甚欢,小伙子还用无人机为我们合了个影呢!</p> <p class="ql-block"> 去乌海途中,见路边有标牌“召烧沟岩画”,果断拐进。穿过几座洗煤厂,到了一处荒岭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座几何块状组合的灰色建筑便是岩画博物馆。令人叹惜的是大门紧闭,门窗上贴一白纸:施工期间,谢绝参观。荒岭里的一座异怪建筑,里里外外不见一人,根本不在施工,倒是像个烂尾楼。馆外有一栈道,通荒岭上。循道而上,至坡顶,俯瞰可见一深谷,怪石嶙峋,这便是召烧沟了吧?空寂峥嵘,看了令人心惊,遍寻不见岩画踪迹。深谷对面的几处岩崖上,有些沟沟道道,说不清是啥。坡顶居然有三人,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孩子。他们指着坡下的那座“烂尾楼”告诉我,岩画都收藏在那博物馆中,可惜的是此馆地处偏僻,建后几乎无人问津,已关了好几年了。</p> <p class="ql-block"> 叹息之后,向下个目的地乌海市区挺进。在广阔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是个很特别的地级市。一是历史短,1976年建市至今不过47年。当年是作为包头钢铁公司的焦炭基地而开发建设的。还是周恩来总理给起的市名,意思是“乌金之海”。二是面积小,仅有1754平方公里。在比例尺稍大些的内蒙古地图上还找不到它的位置,与阿拉善盟相比简直不成比例,仅仅是阿盟百分之六多点,即使它相邻的阿拉善左旗这个县级单位,也比它大45倍多。当然了,你也别小瞧了这个“小不点”,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下蕴藏了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仅煤炭就有44亿吨,如按现有人口比例,乌海市每位公民可摊到7857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过,作为旅行爱好者,我更多关心它特殊的地貌和历史。</p><p class="ql-block"> 翻开地图可以发现,地处黄河“几”字湾西端的乌海,恰好就在河套平原的腹心部位,它的西面和北面分别是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东面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与宁夏平原相连。在这片不大的区域内有三座山,桌子山在东,五虎山在西,居于中部的甘德尔山正好把乌海分成了两个谷地。乌海人形象地将自己的家乡概括为“三山环抱,一水中流”,这一水就是从甘德尔山以西穿越市区的黄河。</p><p class="ql-block">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这一区域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历史上也是北方游牧势力和中原农耕文明的交会带,几千年来这里一直是极具战略意义的重要通道,北方骑兵时时如旋风般南下掠杀,中原车骑也屡屡由此北上征伐。</p> <p class="ql-block"> 烽火战鼓已在历史尘埃中销声匿迹,山岳河道也因乌海人的大手笔而改变了容颜,一条大坝让滚滚黄河变身为汪汪一碧的大水泊,并被赐名乌海湖。海勃湾区和乌达区就像是一对情侣,分别在乌海湖东北和西南脉脉含情地彼此相望。如今交通发达,我们自驾乌海朝夕之间即可走遍,除了感觉地貌变化之外,山水障碍几乎感受不到,只有历史情怀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黄河滔滔由南向北,把乌兰布和沙漠阻挡在河套以西。 黄河在乌海人的盛情之下,款款地放缓脚步,大大地舒展了一下身形,美美地享受着“海”的滋味,当然乌海人也得到了一份厚礼——“乌海湖旅游度假区”璀璨问世。乌海湖水浩渺,约是杭州西湖的20倍,水色蓝绿之中还溢流着黄色,那是黄河水在徘徊留痕。乌海湖大气妩媚而又灵秀多彩,湖中有玲珑温润的小岛、气势雄浑的大坝,西岸则是苍莽荒寂的沙漠,它们与高原的蓝天白云一起,绘就了一幅无与伦比、妙不可言的巨画。沙漠与大湖相拥,此景不多。我一时兴奋,无人机登场!焉知高兴得太早,操控屏显示“禁止飞行”,即使拉下起飞杆,旋翼纹丝不动。再查地图,此地处于禁飞区,原来乌海机场就在附近。</p> <p class="ql-block"> 甘德尔山1805米的主峰,高傲地屹立在黄河之东。传说当年成吉思汗征战至此,遥见夕阳下的山顶上金光灿灿,便下令在山顶建敖包祭天神。如今人们在峰顶修建了一尊<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88.95米的</span>成吉思汗像,雄踞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乌海湖与黄河之上,</span>眺望着遥远的西方,那是他的铁骑即将席卷的欧亚大地……</p> <p class="ql-block"> 乌海1976年建市至今将近50年了,乌海湖东北的海勃湾区,天蓝水清草木秀,马路房屋也干净美观;可地处西南的乌达区不是煤场就是电厂,天地灰扑扑的,树木草地也因蒙尘而灰暗。同一城市两重天,乌达和海勃湾给我的感觉恍若两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乌海市被誉为“黄河明珠”,可这颗明珠上的尘埃何时能擦拭干净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