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泼向我老山战区,全师上下无一人伤亡,取得了抗灾、作战双胜利

《军魂永铸》公众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刘登云将军著作《玉汝于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连载第五章:南线作战的日子第9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作者:刘登云 编辑:韩水霖</b></p> <p class="ql-block">  1986年7月23日至26日, 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泼向老山战区。暴雨从亚热带丛林的草丛、沟壑、山川中聚积,洪水在积聚中奔腾、咆哮,夹带着大量泥沙,漫过道路,扑向通信线路、扑向前沿、墅壕、工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为什么我要坚持三人全部报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之前,6月19日,前线发生过一次洪水。 我师炮兵团火箭炮营二连两个班在曼棍洞附近山凹驻防。我哨兵发现了洪水,当即向班长报告,班长向副连长报告:立即撤离,没有人员损失。 而我师友邻被冲走9人全部淹亡。 我21日早上到该阵地检查工作,营长说给团里报了立功申请,班长和副连长立功,战士给嘉奖。 我听了以后感到不大合适,立即表态,三个人都应该立功。并及时指示机关,将这一情况通报全师,要求大家认真学习他们的警觉性,学习他们细心观察战场情况、及时报告战场情况、果敢处置战场情况的睿智和对战友生命负责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在90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中我师无一人伤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月23日,夜里1点多了,雨越下越大,前指来电话,要各单位注意防洪,我立即想起在武都县抢险的做法,就迅速“通拨”电话要各团:防止被洪水冲走。 全体人员迅速撤离工事,防止塌方压死人,泮龙江边的车辆全部开往高处。半小时以后,一八三团报告,卫生队驻地半个山体滑坡,东西被埋了,人员没有伤亡。 一昼夜间,我师倒塌275个猫耳洞,近30华里的运输道路被冲毁,白石岩大桥也冲断了。 但全师没有人员伤亡,没有丢损大型装备。在同样的条件下,兄弟部队中死亡数10人。军委工作组的同志们问及我原因时,我讲了三条:“第一,我师上下干部的责任心强;第二,全师各部队贯彻力好,令行禁止;第三,指挥员的决心很重要,我及时命令部队实施了正确的防护措施,预见性赢得主动性。</p><p class="ql-block"> 7月28日,作战交班。前指通知要空投食品等物资,当时我就说:感谢首长关心,我们现在不需要空投,防止暴露企图。 其间有位师领导指示要空投,我得知后又立即纠正,没有让飞机空投。 到了晚上,成都军区作战部的副部长打电话给我:“刘师长,今天的飞机为啥子不要!首长要我问原因 “我就说:“不要飞机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会暴露企图,敌军看我们空投,判断出道路断了,敌人会抓住有利机会偷袭;二是空投如果不准会增大雷伤;三是有粮食吃。 军里规定储备4日份,而我们规定储备了6日份,多准备了2天的;四是可以互相调剂;五是打算组织二线部队给一线背粮。”他听过之后说:“高!高!实在是高!”某师要求飞机空投,非但没投成,飞机还差一点被敌人打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为什么我要带头为一线部队送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月28日,我带领机关和二线部分干部战上,为一线背运粮食,受到了上级通报表扬。 当然,战胜那么大的洪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p class="ql-block"> 7月23日深夜,瓢泼般的暴雨冲塌了某部七班的猫耳洞,战士们的衣物、被褥有的埋在泥里,有的漂浮在没膝深的泥水里。 看着一个个站在雨水里淋湿的战士,班长王少刚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现在要的不是家当,而是祖国的阵地。 "他一挥手,全班齐刷刷地扑向了各自的哨位,在没漆深的泥水中监视敌人。暴雨猛下,寒气袭来,他们就轮流背靠背暖一暖,在泥水中跳几下,坚守阵地72小时。某部三机连六班坚守的20号哨位,位置险要,地势低凹,是有名的洪泛区。 当洪水袭来后,他们抛弃了自己的小家产,首先从激流中抢救出9支冲锋枪、9箱手榴弹、7箱子弹,1挺重机枪和10多件战备物资。而战士们的187件价值1200多元的衣物、1架凤凰牌205照相机、3块手表、29床棉被、褥垫全部被洪水冲走。在这场洪灾中,一线战士共损失个人物资价值就达25万元左右,仅自购的照相机就有100多部,但他们没有感到遗憾,感到惋惜。唯一痛心就是他们苦心修建的工事毁于一旦,因为它不仅是抗敌的依托,也是保卫在伟大祖国的一座座屏障。</p><p class="ql-block"> 某部二营副营长梁兴惠,战斗在敌只有几百米的最前沿,洪水还未完全消退,就和战士们一起冒着炮火,清除淤泥,抢修工事,稳定防御态势。</p><p class="ql-block"> 在3天的洪灾中,三分之一的阵地缺水、断粮,战士们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渴了,捧上几口堑壕里的泥水,饿了,紧一紧腰带,又守卫在淤泥没膝的堑壕里。</p><p class="ql-block"> 由于洪水的冲击,往日安全的堑壕、交通沟,也被洪水冲进了地雷、手榴弹,变得非常危险,但战士们把个人的安危全置之度外,在随时都有踩雷、被洪水冲走的情况下,警惕地守卫着、战斗着。</p><p class="ql-block"> 作为师部,我们先后4次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抗洪抢险具体方案,分别组成5个小组冒雨深入各单位,了解灾情,稳定部队。 由我和李效锋副参谋长、李德生主任、朱永胜部长带领的三大机关组成的数百人的送粮队,顶着风雨,冒着随时遭敌炮火袭击的危险,淌过没膝深的稀泥,肩担人背,步行6公里,及时将12000多斤粮食和500件御寒衣物,送往一线战士的手中。 “八一”前夕,第二批抢送队,将上万件节日礼物,送到了战士们的手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4.为什么会取得抗洪、作战的双胜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师各团,各级领导都为战士着想。 彭勇团长,亲自背着装有100多斤东西的化纤袋子,来到危险的一线,和战士们一起救灾、作战。张风辰政委冒着大雨和随时被洪水裹杂的地雷炸伤的危险,为一线阵地200多个哨位上的战士送去了“御寒酒”、“鼓劲烟”。 刘汉荣团长、赵国民团长在粮食无法前送的情况下,带领机关的同志就近从地方、老乡家里筹借粮食20800斤,冒雨带领战士们送往一线阵地。 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政治工作到第一线,干战齐心协力,我部在20多个连队受淹,一个卫生队,10多个仓库、维护哨,200多个工事遭洪水冲塌的情况下,无一人伤亡,没有丢失大件的武器装备,取得了抗洪和作战的双胜利。</p><p class="ql-block"> 为了尽快恢复一线部队的战斗力, 二线部队积极开展为一线分优排难送温暖活动。一八三团100多名机关干部战上拿出自己的衣物500件,送给2个受灾的连队。 一八二团指挥所的同志将发给自己的罐头、压缩饼干全部拿出来送给最前沿的8个炮兵观察所,自己每天只吃4两米食。某团机关的同志得知一线战士在风雨中露宿,没有人号召,人人抽出自己铺下的防潮雨布、塑料布,集中200多块,连夜冒雨送往各阵地。为使最前沿的直瞄火力队战士们吃上蔬菜, 炮兵团长刘汉荣绕道步行49公里,用工兵开路在暴雨中整整行走了20多个小时,将蔬菜送到了火力直瞄队。</p><p class="ql-block"> 某部二连从被洪水冲垮的住房里抢救出12把挂面,全连也很难吃个半饱,但为了兄弟连队战友,他们仅留下3把自己煮了锅面条汤吃,其余全部送给一、三连的战士。一连和三连从洪水中捞回一点烧火煤,也都匀出一半给二连。教导员陈顺郎在紧张的抗洪抢险中,两天粒米未进,炊事员悄悄宰了一只小鸡,烧成鸡汤端给教导员,陈教导员却将它一一分到战士们的碗中,自己一口也没有喝。</p><p class="ql-block"> 通信线、运输线,是整个战场的“神经中枢”和“生命线”。迅速抢通这“两线”,是夺取抗洪抢险和御敌胜利的关键。24日黎明5时30分,司令部向筑城连下达“紧急出动,抢修道路”的命令,全连仅用了15分钟,16部大型机械全部开动。 洪水中,路如河,雨如注,塌陷、淹没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为保障机械车辆安全前进,连长孟建新在没膝深的洪水中,一边探路,一边引导机械车辆前进,洪水、石块无情地冲击着他那患胃溃疡的病体。10多里的水中探路,他已筋疲力尽,几次摔倒,几次爬起。 但为了尽快解除一线战友的困境,他不能倒下,硬是迈着艰难的脚步,及时引导部队赶到了塌方现场。 在他的模范带领下,全连顾不上吃一口干粮,喝一口水,就投入了抢修。</p> <p class="ql-block">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 早一分钟抢通线路,战友就能多一份战胜洪灾的保证, 伤员就多一线生的希望, 战斗就多一份胜利的把握。</p><p class="ql-block"> 装载机手惠德成,驾驶着装载机,操作室四面没有玻璃,仍然精心操作。共产党员推土机手杨渲和,不顾危险,驾驶着大型推土机毅然通过随时可能断裂的大桥,刚到桥对面,大桥就“轰隆”一声坍塌了,把他与连队隔在了桥两边。在无吃无住没有人引导指挥的情况下,他独自一人抢险,在暴雨中连续奋战3天1夜,推走的土方相当于平时1个月的工作量。经过筑城连全体指挥员4天2夜的战斗,塌方46处的运输线,除两处大桥塌陷外,已全部畅通,使后方的各种物资提前送上一线。</p><p class="ql-block"> 在抗洪抢险中,筑城连指导员张进亮,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在暴雨洪水中观测探路17公里,第一个探明了路况,正是他,为正确制定抢修方案,及时抢修道路提供了准确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在抢修道路的同时,恢复通信线路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着。由于猛烈的暴雨山洪冲击, 通往一线阵地的所有电话线、电缆线全部被砸断、冲掉。有的深埋在几十米深的泥水中,有的挂在树梢上,有的冲入万丈深渊,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架线兵们明白这一根“战争”神经的重要性,从连长华文田到炊事员,从战斗兵到通信员,都投入了抢修。他们在几十公里的线路上,和时间展开了竞赛,全连连续两天只吃了两顿饭,全部时间都用在抢修线路上。 被成都军区前指树为“优秀通信兵”的维护哨班长候守尧,在个人衣物全部被洪水冲走的情况下, 不顾天黑路险,组织全班,连夜抢修线路。 为早1分钟沟通联络,他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副班长和一名战士,从20米高的大瀑布下那条仅剩下不到1尺宽的涵洞顶上的洪水中爬过,昼夜苦干。 26日21时20分,他第一个沟通了一线和指挥部的通信联络,为保证抗洪抢险和作战胜利立下了大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行百里路半九十。在作战的最后时期,面对部队作战、管理、思想上各种现实问题,我及时提出了“破满防松,继续奋战,再创新绩,以竟全</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功”的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经历了雨季作战、出击拔点、洪水袭击之后,我们迎来旱季作战阶段。旱季作战是我们师轮战第四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旱季作战任务完成的好与坏,是能否圆满完成军委赋予我们轮战任务的关键。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在视察我师时说:“善始难善终更难。”这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完成得不好,我师就有可能戴上骄傲自满的帽子,我们部队就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影响我们红军师的形象。对此,我们对全师指战员提出了“破满防松,继续奋战,再创新绩,以竞全功”的目标。并对部队提出了六点要求。 其主要内容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是作战第一。</b>到了轮战的中、后期,工作千头万绪,领导精力也容易分散,其他工作任务比较重,都得干好。 但必须处理好作战和其他各项任务的关系。首先集中精力,服从作战这个重点,作战是第一位的。作战中,我们各级从上到下都强化了多出战果的观念。 首先要牢牢掌握防御作战主动权,做到“五不丢”,要克服麻痹思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有计划地做好阵中、阵前设伏、破袭,开展好冷枪冷炮等攻势行动,分析敌人的偷袭干扰企图,坚决制止敌人渗透、破袭目标。 其次,圆满完成出击作战等任务。 在连进攻取得胜利之后,我们还准备了营进攻,根据军区前指,集团军的命令,已经明确给一八一团。一八一团是授予过“金刚钻”称号的,战争年代打过许多硬仗、恶仗。 这是一个主力团,其口号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消灭不了的敌人。”</b>这个部队凝聚力非常强,士气非常高涨。 当时上去的时候是有计划的,准备让这个团打主力。计划用他们在第二批担任出击作战。 三营也是很有特点的,我们一开始就放在第一批接防。作战中,让其熟悉敌情,熟悉战场环境,几个月的熟悉以后,换下来休整,作为出击拔点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营进攻目标是老山、八里河东山的结合部,潘龙江介于两山之间,在1175.4高地(当代“上甘岭”)南侧5华里395高地,为敌一个加强连约130人左右。我们按照因地制宜,用强行攻击,迂回包抄的战法。以三营九连左翼攻击,七连右冀攻击,八连一部兵力担任预备队。</p><p class="ql-block"> 根据地形,加大了训练强度、难度,把实际地形模拟在沙盘上,把营连驻地都标注上,组织班排连营师进行八级同台推演。 经过近6个月的准备,有此地段作战方案和作战行动由计算机模拟。 当时,我们力量不够,还请了昆明陆军学院的教授指导,反复研究,感到这一仗规模大,难度大,想要战果大,相对決心也得大。 我想用牺牲30人的代价,来夺取这场战斗的胜利。但在即将批准实施的时候,总参作战部部长隗福临到前线检查,我们就在沙盘上推演。 听完汇报后他说,准备充分,很有把握,此仗必打,打则必胜。 但后来返回去没有几天,军委下了通知,取消了这个作战计划。 军里给我们做工作,师里的几个同志也商议,但军队要服从政治外交,给团里营里连里做工作,战士们士气高涨,想不通。九连连长汪海江同志说:准备这么充分,我们确有胜利把握!为什么又不让我们打了?我们都想不通。这样,我们就反复做工作,反复讲道理,一定要从国家利益全局考虑,军人要服从命令。</p><p class="ql-block"> 我们精心准备的营进攻没有实施,但我们要求部队从破袭、设伏方面来做文章,来扩大战果。</p><p class="ql-block"> 打好炮战。 充分发挥炮击作战的威力,周密组织炮击作战。 在雨季初首次出击作战中,我们的炮兵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在旱季作战中炮兵要出更大的战果。 所以,我要求各个炮群,营和连要结合重点炮击、反炮击、冷炮射击、掩护炮击等任务,精心谋划,拿出具体的炮击作战计划,周密组织。 既要压制、歼灭敌人炮火,摧毁敌人的火力点,又要注重打敌前沿支撑点,消灭敌人支撑点的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 进一步加强管理。 从12月1日至3月10日开展“旱季百日安全”竞赛活动。 军区前指,集团军在12月开展文明战区活动。</p><p class="ql-block"> 建好阵地。 打一年仗要搞一年阵地、营地建设,以实际行动贯彻军委长期作战的思想, 以我们的汗水来换血水, 确保干部战士的生命安全。以阵地、营地建设的新成绩新水平创建模范阵地、营地,迎接集团军和前指的评比检查,通过新的成绩来反映我们师的全局观念,扩大兰州军区代表队的政治影响,给友军创造一个好的阵地和营地,保质保量完成八里河东山步兵连坚固阵地二期工程,加强尖山北指挥溶洞的改造,-14号至-17号,一个152加榴炮连永备工事等工程构筑任务。</p> <p class="ql-block">  保障跟上。 针对旱季作战的特点, 结合早季作战任务和我们的实际,各级后勤系统要全面地,有重点地搞好保障,在保证人有粮、枪炮有弹、车辆有油的基础上,当前要注意一些具体的,比如防病、治病问题,对伤病号要关心。凡是在战区的,大家有机会要经常去看。在昆明的三个医院,我都去看过一次,伤员们都很感动。 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在猫耳洞,雨季各级都很重视,现在到了旱季,后勤更要注意保障一线。</p><p class="ql-block"> 团结互助。 既要加强内部团结,又要加强外部团结。</p><p class="ql-block"> 宣传到位。</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总的看,这些要求都达到了,涌现出了一大批战斗英雄和先进事迹,受到了军委的表彰。 他们是被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的一八二团九连;“战斗英雄”一八二团九连副连长赵怡忠烈士、一八一团六连战士牛选民,被成都军区授予“坚守英雄连”的一八一团二连;“英雄炮兵连”的炮兵团122榴炮二连;“战斗英雄”的一八二团九连战士栾智平,“模范军医”的一八三团卫生队军医高华。</b></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刘登云:历任21军61师一八一团副团长、一八二团团长、一八三团团长、六十三师副师长、六十一师师长、二十一集团军参谋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参谋长,1992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1985年任六十一师师长期间率部配属47集团军赴老山前线执行轮战任务,在为期一年半的轮战任务期间,以牺性34人的代价,歼敌一千余人的辉煌成绩。任兰州军区副参谋长期间在“2002、2003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举行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担任中方军事专家组组长、演习总导演。</b></p><p class="ql-block"><b>著作有:《玉汝于成》、《伊拉克战争研究》、《论初期作战的指导思想》。</b></p> 您的点赞是本平台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