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花园之城基督城</b> 基督城(Christchurch)是我们新西兰之行南岛的最后一站,我们将在这里进行一天的探访。<br>基督城(Christchurch)是新西兰第三大城市,也是新西兰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里千余年前就有原住民部落在此生活。1830年开始欧洲移民开始逐步来到这片区域,1850年12月16日,英国坎特伯雷的4艘游轮在这里靠岸,也开启了这座城市的建设。1856年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被正式认证为一座城市。因为当初来此地建设的大多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基督教会出身的人,所以这座城市被命名为“基督城”。可能这也是世界上仅有的用基督来命名的城市吧。这座城市充满了英伦风情,就连英国人自己都说这是“英国之外最像英国的城市”。城里有很多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br>清晨我们在宾馆寄存了行李,归还了租用的汽车。这时天空中浓云密布,似乎一场雨就要落下,我们心中暗自庆幸,在山川湖泊间徒步是天气始终晴好,城市游览,蓝天白云固然好,但是微微细雨也能给人另一种忧郁和沉静的感受。<br>美丽沉静的雅芳河蜿蜒穿过基督城,给这座城市带来跃动的灵气。河边芳草如茵,绿树成行,河水微澜,倒影轻荡。 新西兰南岛是一个多山的地区,一路行来都是各种盘山公路,或蜿蜒起伏,或急转相连,而基督城市区却是相当平坦,也就利于建造大公园了。 穿过公园,横穿马路就是著名的纸板教堂。 纸板教堂门前的铭牌上写着Christchurch Transitional Cathedral(基督城过渡性教堂),为什么是纸板的?又为什么是过渡性的? 在基督城市中心曾有一座宏伟的大教堂。那是一座哥德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也是基督城的地标和基督城人精神的寄托和象征。站在塔上的瞭望台,美丽的花园城市尽收眼底。<br>可是非常遗憾,在新西兰这个多地震的国家,经常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2011年2月22日基督城遭遇了一场里氏6.3级强震,因为震源深度距地表仅4公里。这场地震造成近200人遇难。许多建筑在这场地震中损毁,著名的基督城大教堂也未能幸免于难。由于损害严重,已无法修复,几经商议决定予以拆除,但遭到民众反对。于是现在大教堂开始翻修,不知道未来会议怎样的姿态重新展示在人们面前。为了保证当地居民的正常礼拜,政府搭建了这座纸板教堂作为临时性过渡的教堂,直至原来的大教堂翻修完成。 这座于2013年开放的教堂,是有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的,这位日本设计师曾经还在日本阪神地震后为当地射界一所纸板建筑,现在被移至台湾南投,再就是眼前这座纸板教堂。据说这片废墟曾经居住的亚洲学生,包括日本学生,不少人死于地震,这座教堂的建立也是为了慰藉那些逝去的年轻生命。<br>教堂是混凝土基座,A字造型,结构科学新颖,最重要的是抗震。纸板搭成的三角形教堂,外墙的彩色玻璃,内部的纸板斜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虽然建造的目的是临时过渡的性质,但现在它的别具一格,靓丽多彩已经成为基督城的又一个新地标。 沿着雅芳河慢慢行走,洁净的道路,浓浓的树荫,清澈的河水,欢跳的游鱼构成一幅美丽和生动的城市素描。雅芳河边,鳗鱼,虹鳟鱼畅快自由的游弋,只要把手放在水面之上,鱼儿会将嘴巴探出水面,希望能饱享一顿美餐。 雅芳河流经市中心时,有一座石桥,上面矗立着一座宏伟的拱门,为什么这座桥会如此特别。让我们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那烽火硝烟的年代。愿来这里也只是一座小石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准备出征的士兵们,从军营出发,通过这座桥前往惠灵顿火车站,奔赴战场。亲人们在这里告别战士们,河水潺潺,流淌着多少记忆。<br>1919年战争虽然结束,但战争的创伤仍在,一位当地的妇女给报纸写信,希望为从这里奔赴前线的士兵们在这里修建一座纪念碑,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1023年,在这里重建了小桥,并修建了这座拱门,人们称之为追忆桥,或纪念桥,Bridge of Remembrance。这座桥现在被评定为新西兰文化遗产。 了解一座城,最好的办法之一是走一走当地的市场。恰巧在追忆桥附近,就有这样一座著名的市场,Riverside Market河畔市场。市场外观整洁明快,通道宽敞通达。 市场建筑五彩缤纷,引人注目。 这个一周营业七天的市场出售各种生活所需品,美食佳肴,新鲜农产品,海鲜应有尽有。不仅如此,小吃摊还进行现场烹饪,让人观之垂涎欲滴。 天公作美,天渐渐放晴,太阳慢慢探出头来,蓝天给清净的基督城涂上绚丽色彩。再看雅芳河和追忆桥就是另外一番景色了。 坎特伯雷大学也位于基督城的市中心,这是新西兰第二古老的大学(第一古老大学,在但尼丁一文中已介绍)。 坎特伯雷大学1873年设立。它还是英联邦国家中第一所向女性授予荣誉学位的大学。这所大学有新西兰最早设立的工程学院,被认为是该国最好的工程学院,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br>校园和周围的建筑融合相通,古老的建筑同样饱含着英格兰风情,古典严谨,高等学府的学术气息深深渗透在优雅的花园环境之中。 构图别致的墙壁和长长的走廊,组成美丽的图景。 人物塑像和抽象的雕像用不同的形态表达者自己的意愿。 大学对面就是基督城植物园,初夏的植物园生机勃勃,花繁草浓,鸟语声声,蜂飞蝶舞,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园内两棵大树树干引起我们的好奇,一棵如一捆绳索纠缠着向上顽强生长;另一棵粗大的树干上仿佛拖着一根大辫子,沿着树干蜿蜒而下。 在基督城市区游览可以选择乘坐环市区旅游巴士,它们在各景点停留,买好全程通票,可以随时上下。它们叮当着沿着轨道在市区内运行。 我们选择徒步环游,因为城区实在不大,步行让我们能更近的触摸城市的脉搏。城市的英伦风建筑遍布各处,让我们仿佛置身十九世纪的英国。 街头涂鸦,装饰,甚至冰激凌车都透着生动和俏皮。 基督城,它繁花似锦,河水清缓,这是一个充满着荣耀、让人来了就不得不爱上的城市。<br>至此我们新西兰南岛之旅已经结束,晚间我们乘机飞往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开始我们北岛两座大城市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