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四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是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所在地,是抗战文化一条街,代言着重庆的前世今生。 <br>1937年至1946年间,国民政府行政院等机关设立于此,使中山四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指挥中心。这条街上历史遗迹除了中国民主党派博物馆的特园外,还有桂园、周公馆、戴公馆、张骧公馆、国民政府总统府旧址等。 <br>郭沫若、老舍、柳亚子、陶行知、徐悲鸿等曾在中山四路定居创作,他们从中山四路了解并传播重庆。 周公馆 又名曾家岩50号,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1938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便于工作,周恩来同志以个人名义租赁这幢房子,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小楼地处街巷尽头,右侧为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公馆,左侧是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楼房内,中共代表团仅租赁了一、三两层,二楼的大部分和底层门厅旁的厨房,均为国民党人居住。 桂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是原国民党上将张治中的公馆,因院内有两株桂花树,桂园因此得名。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地将此处备作毛泽东在重庆市内办公会客的地方。桂园是当年毛泽东与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同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和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的地方。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1><b>参观渣滓洞,不忘先烈遗志</b></h1><p class="ql-block"><br></p> 渣滓洞集中营,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罗世文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此地还曾居住过“小萝卜头”和他们一家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有文艺作品《烈火中永生》《红岩》《江姐》等以此为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