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记忆—大寨(2023.9.21)

何言何语

<p class="ql-block">  提起“大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的名字是那么响亮,它头上的光环是那么明亮耀眼。</p> <p class="ql-block">  从来没有一个村像大寨一样对中国的农村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她浓缩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迁,承载了中国农民几代人追求温饱和富裕生活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走在山西,我们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  已经是中国4A景区的大寨,一进入大寨,老远就看到毛泽东题词“农业学大寨”五个红色大字。</p><p class="ql-block"> 1964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生前3次亲临大寨,邓小平等老一辈留下了历史的足迹。成千上万的国人参观访问过大寨。</p> <p class="ql-block">  大寨,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是一段抹不掉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大寨村,山西昔阳县城东南部,全村220多户人家,510多人口。海拔1100多米。属于太行山土石山区。长期风蚀水切,形成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生活艰苦。陈永贵,郭凤莲等带头人决心改变大寨的落后面貌,敢于战天斗地,治山治水,建层层梯田,引水灌溉,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大寨村门楼,一街两旁都是商店,村中的广场上,大寨党支部小楼座落与广场一角。旁边那棵150多年的大柳树,见证了大寨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大寨村老式居民住宅,都是两层窑洞,一层层一排排连在一起。现在还有部分村民居住。原国家副总理陈永贵故居就座落在其中的一个院落里。</p> <p class="ql-block">  站在虎头山上放眼看去,大寨老村对面一大片红瓦粉墙的建筑群,别样风景,这是大寨新村,据说全村大部分人入住了新村。</p> <p class="ql-block">  背靠青山面朝村子的虎头山中央,耸立着陈永贵墓和碑。与陈永贵纪念碑相对的是大寨展览馆。从陈永贵墓前往下走,走过一组72级台阶再走过一组38级台阶,然后是一组8级台阶,就来到展馆前。大寨人如此设计台阶是有象征意义的。72表示陈永贵终年岁数,38表示他的党龄,而8是他在中央工作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一座陈永贵花岗岩半身雕像。足有二层楼高,须仰视看。头上扎着白羊肚毛巾的永贵大叔慈祥地微笑着。</p> <p class="ql-block">  虎头山上,往日层层梯田已经是另一番景象。绿树葱茏,浓荫蔽地。</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大寨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培养的时代精神。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2023.12.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