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魏 州 考 录</p><p class="ql-block">一一古代魏州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北周大象二年,于贵乡县(故址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城东北)置魏州。隋炀帝大业三年,罢州为武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武阳郡为魏州。唐龙朔二年(662年),改魏州为冀州。唐咸亨三年(672年),复改称魏州,10年间两州互相移名。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道置采访使。河北道采访使治魏州。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河北道领二十四州,其中魏州(治元城)领元城、贵乡、魏县、冠氏、馆陶等10县。唐乾元元年(758年),于魏州置魏博节度,署大都督府,辖魏、博、贝、卫、澶、相六州。节度所辖地域称为节镇,也称道。唐宝应二年(763年)六月,安史叛军史思明部将田承嗣投降,唐王朝任以魏博等州都防御使,旋改为节度使。唐广德二年(764年)正月,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奏名所管曰天雄军,朝廷依准。自此,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始有天雄之代称。唐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出兵侵占相、洺、卫三州;唐建中三年(782年),田悦与李惟岳叛唐,改魏州为大名府,自称魏王。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历5月13日),晋王李存勖统一河北,于魏州(今河北邯郸市大名东北)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升魏州为兴唐府,都名东京;改元城县为兴唐县。十二月,兴唐府迁都洛阳。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改东京为邺都,大名成为陪都。后唐天成四年(929年)罢都,还曰魏州,寻复为邺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改兴唐府为广晋府。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复以广晋府为邺都。后晋天福七年(942年)闰三月,石敬瑭以邺都(河北邯郸大名古城)诸门宜赐名额,命皇城、罗城、大城等二十二门新名。邺都城之规模,可见一斑。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复置天雄军于此。</p> <p class="ql-block">古魏州疆域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