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理是唐、五代、两宋时期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大中六个地方政权王朝的都城。以500多年的建都史与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等成为中华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古都城市。是同时连接茶马古道及西南、西北、海上三条丝绸之路的文化、宗教、经济贸易交流中心。</p> <p class="ql-block"> 大理城城墙及城楼。南门(双鹤门),楼额悬挂"文献之邦"匾额四字是云南提督偏图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所题。门额"大理"二字系郭沫若先生题写。</p> <p class="ql-block"> 大理,汉代称叶榆,公元764年,唐代南诏在此建羊苴咩城,又称紫城。公元779年,南诏迁都至此。宋代大理国仍以此为都城。明洪武十五年(1382)将原城改建为方形城。城四面建城门楼,城四角建角楼。城内建"五华楼"。现大理古城基本保留了明代格局。</p> <p class="ql-block"> 南门城楼上,远眺苍山脚下的三圣塔,面向洱海,由一大两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状,雄浑壮丽。</p> <p class="ql-block"> 五华楼,是古城地标性建筑,被誉为"南中第一楼",登顶可眺望苍山洱海,坐观风花雪月。</p> <p class="ql-block"> 龙泉坊</p> <p class="ql-block"> 许愿树与祈福亭</p> <p class="ql-block"> 白族蜡染、扎染坊及其制品。</p> <p class="ql-block"> 大理文庙(即大理文化馆),始建于元代,清同治年间重建,是大理"文献名邦"浓厚文化内涵的见证和载体,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和地方文化的地标。大理文庙坐西向东,整体中轴线对称,呈合院逐台递进式布局,建筑风格以古香古色的木结构为主,体现了大理白族精湛的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 洋人街(原名护国路),因早期有一批外国人在此定居生活而得名。此街东西走向,长千米,宽七米,青石板铺路。在此街可领略到白族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性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樱花金屋,1996年创立,由湖北好汉牟鑫携大理相恋之韓国金氏的恋情故亊而来。牟金一对恋人定居于此,闲来无亊,开一小店,取名"樱花屋"经营他们的生活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 大理王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