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淮北的公社、大队干部(六)一言难尽的公社副书记

白纬

<p class="ql-block">    6. 分管知青的公社副书记——合格的政客</p><p class="ql-block">  公社干部是掌握插队落户城市知青命运的关键人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纬兄妹同时插队落户在一个地方,比较引人注目,而且他们的表现不错。但是,每次招工、招生他们都会被推荐上来;每次在与其他知青的PK中,总是被淘汰。</p><p class="ql-block">  原因很简单,就因为白纬兄妹拿不出能够为公社干部增添政治与经济利益的“筹码”,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白纬兄妹基本上属于每次招工、招生中当作陪衬的“路人甲”。</p><p class="ql-block">  对白纬兄妹来说,数十年后还真正能够记忆的公社干部,就只有分管知青的那位公社副书记了。因为他确实是个“人物”,完全符合一个合格政客的定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9年1月上海知青刚下乡不久,就听说赵集公社附近的生产队进了五、六个“红卫兵大学生”,带工资的。</p><p class="ql-block">  其中的汪国敏后来当上公社副书记,分管知青。</p><p class="ql-block">  其他“红卫兵大学生”的去向不太清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3年末知青点调整时,白纬妹妹即将从钱村被调整到杨寨大队的张庄,白纬所在知青点将调整到离张庄十多里外的地方去。</p><p class="ql-block">  白纬妹妹到杨寨大队去,向大队书记申请将白纬调入离张庄最近的刘庄西队,因为当时刘庄西队的六位上海知青,已经被抽调得只剩两位了。</p><p class="ql-block"> 杨寨大队书记刘本贵将这份知青请调申请,推托到赵集公社去。</p><p class="ql-block">  而公社分管知青的副书记汪国敏当场一口拒绝,而且不给出任何理由!</p><p class="ql-block">  白纬妹妹回村后大哭,钱村的下放干部(1971年某劳改农场解散后过来的)得知此事后,自愿去找到县知青办说明此事。同时,白纬兄妹百般无奈之下,也就顾不上会得罪大队、公社的干部,直接写信到县知青和阜阳专区知青去反映这个情况,</p><p class="ql-block"> 白纬兄妹的这个请求没有任何违规之处,合情合理,于是上级知青办层层压下来,公社、大队就不能拒绝了。</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白纬被调到了大队书记刘本贵所在的刘庄西队,与白纬妹妹所在张庄相隔半里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知青户合并后,国家拨下来一笔粮食指标与购粮专款,补贴知青。队团委书记、上海女知青黄益红,自己企图私吞从外公社合并过来的上海知青的粮食指标与购粮专款。白纬通过自己的妹妹获知此事后,找到大队书记,讲明此事,拿回了自己的粮食指标与购粮专款。</p><p class="ql-block">  事后不久,黄益红等人在上海知青中传谣,说白纬在中学里写过反动日记,被定为“反动学生”,并且记入了档案。大队书记听到后,特意来问白纬。</p><p class="ql-block">  白纬在向大队书记辩解后,感觉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同时也担心此事被他们“党党相护”拖下去了,于是干脆直接越级写信分别寄到阜南县与阜阳专区的知青办,请他们查阅自己的档案,并出面为自己辟谣。不久,上级知青办直接下文到赵集公社知青办,要求澄清此事。</p><p class="ql-block">  此后,关于白纬的谣言确实是消失了。但是,这件事情确实也给分管知青的副书记汪国敏带去了麻烦:因为一个“黑五类”子弟居然敢“越级”挑战一位党员,竟然还不能判他输!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5年的“驻马店板桥水库垮坝洪水”,淹倒了不少知青点的屋子,于是就开始大招工了。</p><p class="ql-block">  刘本贵又开始他以往努力推送知青的办法:到公社去吵,就以白纬现在的表现开始游说公社分管知青的副书记,最后还押上了自己的官位:“这次你们再不让他走,我这个大队书记就不干了!”</p><p class="ql-block">  正好1976年“彻底清查四人帮帮派体系”的工作队即将进驻了,公社干部可能感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白纬兄妹再次上告),又可以给这个能干的大队书记一个面子,于是1975年先让白纬等知青给淮北煤矿招工的挑(合同工),白纬因近视被拒,另一位知青张小山被挑中;最后,公社只好给了白纬一个较好的工矿名额——安徽淮北地质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但是,他们还是刁难了白纬最后一次:赵集公社下发白纬招工通知的时间(1976年12月16日),已经接近去县里报到的最后日期了(1976年12月17日),这比阜南县其他所有那次被招工到地质队的知青们所接到通知的时间都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事件”的发生,很大的可能就是这个公社副书记汪国敏的有意刁难。因为1973年末那次知青点调整,白纬兄妹第一次上诉,上级下文要求满足城市插队落户知青这点“卑微”而合情合理的要求;1975年发生“白纬的反动学生事件”时,白纬兄妹又写信到阜南县与阜阳专区知青办告状,上级再下文给赵集公社知青办,要求澄清此事。</p><p class="ql-block">  这显然给汪国敏造成过一点“小麻烦”,在上级眼中留下不佳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下弄得白纬手忙脚乱,去粮站卖粮食转粮油关系也来不及。无法可施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只得先赶到县里,找地质队接收新工人的干部报到,并托大队书记刘本贵以后转好粮油关系寄给自己,再设法转户口。</p><p class="ql-block">  当白纬赶到阜南县,向地质队接收新工人的干部报到时,他就说:“你是最后一个来报到的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到了地质队后,队部又要求新入职的职工必须在最近几天内办好各种手续,于是白纬只得又赶回刘庄西队。</p><p class="ql-block">  杨寨大队的下放干部出了个主意,托县里的下放干部转托县派出所干部,先开后门给白纬转好户口关系;白纬留下报到证明,再由刘本贵他们到赵集粮站卖粮食转粮油关系,然后寄给县派出所干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位公社副书记汪国敏轻轻的一下刁难,弄得白纬来回多折腾了两天。</p><p class="ql-block">  不知他是否会小小地得意了一次?</p><p class="ql-block">  一切要为我所需,汪国敏是一位合格的政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由百度:1990年,汪国敏任阜南县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的最高职务是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想:为调到赵集公社遭汪国敏坚拒,白纬兄妹告状到阜南县与阜阳专区知青办,这是第一次直接打脸汪国敏。</p><p class="ql-block">  汪国敏在这场“风波”中的表现应该说并不算太差,明白大家实际上都将插队落户城市知青视为“包袱”,因此他站出来为大队、生产队遮风挡雨。只不过他还是稍微“嫩”了一点,忘了“狗急跳墙”这句成语。何况白纬兄妹的要求无论是放在政治层面上,还是放在人情层面上,都是无懈可击的。汪国敏喜欢站出来为下级遮风挡雨,可惜他的上级比他站得高、看得远,根本就不屑于为下面生产队的一点利益,去冒任何不必要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队团委书、知青党员黄益红等人传谣说白纬是“反动学生”,白纬兄妹无奈之下,被迫绕过公社知青办,又直接分别写信到阜南县与阜阳专区知青办,这是第二次打脸汪国敏。</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风波,确实不能怪汪国敏了。那只是白纬他们对“官官相护”的畏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年34岁的汪国敏也有火气,还可能被公社书记指责,因此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小小地“恶心”白纬一次,也算是“公平合理”的:因为那只不过浪费了白纬再一次往返刘庄队转粮油关系的路费与两天时间罢了,并没有弄丢白纬的当工人资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知1978年白纬考上大学后,刘本贵特意去汪国敏那儿炫耀时,他的心情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