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什刹海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占地面积约14公顷。它涵盖了后海、西海、北海等多个湖泊和水域,隐藏着一片如诗如画的秘境,这里拥有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和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什刹海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当时这里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这里逐渐成为平民百姓的游憩场所,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描绘。11月9日晚返肥,上午到什刹海一带游玩,总是听说前海后海什刹海,只有用脚去丈量一次,才能真正知道。</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则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火神庙位于地安门外万宁桥北,山门匾额为“敕建火德真君庙”。敕建,意思是皇帝降旨建造的。那气派自然与众不同:飞阁重檐,庙中除供奉火德真君之外,还有关帝殿、玉皇阁、斗母宫。乾隆年间重修之后,庙门及后阁改用黄琉璃瓦。匾额楹联,为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火神庙供奉的是火德真,火神庙简称火德真君庙,位于地安门北大街万宁桥东南侧,什刹海东岸,是一座道教正一派宫观。火神庙次要供奉北方火德真君(火神)。在北京众多火神庙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世界观中,火德;指的是令万物重生。火德真君是中国官方信仰之一。其实就是一个三头六臂的化身 ,有着六只胳膊,每只胳膊辨别拿着弓,箭,宝剑两把,火葫芦一个等法器,浑身金盔金甲,看着如狼似虎,话说掌管着官方的火,经常拜奉别人们家里不会呈现火灾或许其他的灾难。</p> <p class="ql-block">平安、财运、官运和姻缘。火神庙月老殿是北京求姻缘最灵的地方,爱情就在什刹海,爱情就在后海边。火神庙里面的月老殿,天赐良缘、佳偶天成。流光溢彩的火神庙位于京城的龙脉之上,矗立在风景如画的什刹海之畔。这座金碧辉煌的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火神庙建于唐代贞观六年(632年),是北京现存最陈旧的寺庙之一,至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比同期所建的法源寺还要早3年。北京作为都城至今有800多年历史,可谓“先有火神庙,后有北京城”。历史上在北京什刹海一带有“九庵一庙”的说法,“一庙”说的就是火神庙。</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最早供奉的火神为祝融、炎帝、回禄(又叫吴回)。这三位火神在中国历史上被百姓供奉为火神,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文字记载和形成庙宇而被人们世代祭祀的当首推阏伯。</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每到定更的时候是“先击鼓,后敲钟”;二更到五更的时候则“只撞钟不击鼓”;到了亮更时是“先击鼓后敲钟”。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也是一样。</p> <p class="ql-block">关岳庙在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这里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庙。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建成。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其中中院又有东西跨院。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照壁,中门,外为八字墙,两旁各有一座琉璃门;中院内东有焚帛炉,西有祭器亭;正殿7间,殿前有月台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后寝祠5间。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烟波什刹:后海是什刹海公园的核心区域,它与北海、中海、南海共同构成了北京的“四海”。后海的水面宽阔,湖畔垂柳依依,古建筑林立。沿湖漫步,你可以欣赏到老北京胡同的风貌和现代都市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广化寺位于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广化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望海楼早年为元代建筑,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复建,是什刹海标志性建筑。望海楼三面环水,总体建筑面积7189平米,由主体、阁、亭、水榭等组成,其主体望海楼高15米,滨海临湖,俯可见清流,仰能观青山,是什刹海水系的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重建的望海楼巍然耸立,气势辉宏,还有小桥流水、环绕的连廊,堆砌的假山,青翠的修竹。夕阳下的望海楼流光溢彩,平素的碧波此时变的金光粼粼,隔岸相望,它与钟鼓楼形成“三楼并立”的壮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望海楼临街的大门门楣悬挂着两副对联,一联是:“望海到太虚,一片烟云摩诘书;观山得欢喜,四时景致太白诗”,另一联目:“乖龙放怀沧海外,湖山凭指点;问鼎畅意山林中,风月任流连”。寥寥几句,便道出了该楼的不凡气势和由此引发的美好情思。其它建筑也都配有文、书俱佳的对联,使整片建筑群落,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 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明中叶什刹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锐减,在德胜桥东南,开挖一条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与后海隔开,积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经西压闸入皇城,同时向西北,过银锭桥倒流入后海,形成“银锭观山水倒流”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历史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10几处。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p> <p class="ql-block">国家宗教事务局</p> <p class="ql-block">庆王府是北京现存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庆王永璘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的同母胞弟。老庆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庆王永璘的后人奕劻袭辅国将军。咸丰元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按王府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始称王府。</p> <p class="ql-block">此外什刹海还有许多名点 :站在银锭桥上可以观赏到西山的美景。1910年汪精卫在此谋刺摄政王载沣。</p><p class="ql-block">汇通祠建在什刹海西海的一个小土山上,四面环水,北为水关。祠坐北朝南。</p><p class="ql-block">棍贝子府位于新街口东街北侧,又称诚亲王(允祉)新府涛贝勒府在西城区柳荫街27号,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同治七年此府赐贝勒载滢,后载滢获罪,迁出此府光绪二十八年,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p><p class="ql-block">称涛贝勒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永理。随即按王府规制改建。</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p><p class="ql-block">梅兰芳故居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故居,原为庆亲王府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郭沫若故居位于什刹海西岸前海西街18号,原是恭王府的马号,郭沫若于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这里居住了15年。这里是一处环境非常好的四合院。</p><p class="ql-block">宋庆龄故居原是清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庭院。</p> <p class="ql-block">历代在什刹海畔居住过的文化名人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米万钟及诗人三兄弟袁崇道、袁中道、袁宏道,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等。纳兰性德居住的大学士明珠府(后为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有一“渌水亭”,纳兰性德经常和文友朱彝尊、陈维崧、曹寅、严绳荪、姜宸英等在亭内饮酒赋诗填词。</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和文学家曹雪芹有关。有红学家认为,恭王府花园就是大观园。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珅的府邸,而和珅府之前这里原是曹家的宅院,只是当时的房屋院落较小。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尚待红学家们考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