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茶文化(327)

淡定从容

<p class="ql-block">我与茶文化(327)</p><p class="ql-block">文/淡定从容</p><p class="ql-block">2023120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先接着上一篇的话题,继续侃侃大山。</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非常地眷念“知心朋友”。我自己是能体会到这样一层境界的。我偶尔也会发现,当你自己不自觉地进入了“孤独”状态的时候,情绪会有相应的波动。我的这个波动,是“换位思考”。有的时候啊,越想越不是滋味哦。</p><p class="ql-block"> 出现这样的情形,是好事?还是坏事呢?</p><p class="ql-block"> 对我而言,是好事。对其他人,不敢妄下定义。有些人,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特别有规律,真的没事了,就“追剧”、看短视频、了解天下大事。这样一天下来,挺累的。到八九点就必须睡觉了。我相反吧。晚上八点才刚刚进入最用脑子的时候(参加网络桥牌比赛),结束了,还有桥友喜欢讨论。然后,第二天的事情要“预计”。随便一耽搁,就半夜了。</p><p class="ql-block"> 我每天会有比较固定的“学习时间”。甚至会有脑子一片空白的时段。就很快进入所谓的“孤独”时刻。最大的优点呢,就象那计算机自己启动,重新启动计算机,该清除的就清除了。脑子很清醒。有什么不好的呢?就是人们经常说那个老同志在那“发呆”,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别人,我不知道,我是不会的。信不信由你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白居易,就是有这样的“迷惑”,他很珍惜的。把他自己一生的作品,几乎全部整理一遍,重新印制,放到了东林寺。</p><p class="ql-block"> 对于白居易的《闲卧寄刘同州》,此时此刻的刘禹锡,在开心的同时,千头万绪,毕竟,同州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就是那些个庶务,也够呛。但是,刘禹锡还是及时地回复了。</p><p class="ql-block">全玉奉上。</p><p class="ql-block">《酬乐天闲卧见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p><p class="ql-block">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p><p class="ql-block">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自己最好的朋友的现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个羡慕啊。你啊,我的老白,你就是那活神仙啊。</p><p class="ql-block"> 看看,睡到太阳晒身子才起,你闲游的地方(估计是香山寺)好的赛过那神仙福地。</p><p class="ql-block"> 没事,你可以喝喝茶,要多爽有多爽。不开心了,可以借着酒劲,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谁也拿你没办法哦。还有那比较过分的吧,喝高了,你竟然在那竹林里瞎转悠,甚至躺在那荷池边。这是我瞎编的。意思很明确,好你个老白,你都“潇洒到什么地步了”?</p><p class="ql-block"> 话锋一转,说,我们同岁啊,你怎么就能那么滋润,而我却在这里“瞎忙乎”?</p><p class="ql-block"> 没的说,我缺钱,我连我想要“买山”的钱还没攒够啊。</p><p class="ql-block"> 干嘛要买山啊?那个时候,就是想“归隐”,当然,需要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山”。最好的注脚就是诗魔写的那首《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最后四句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便合穷年住,何言竟日游。</p><p class="ql-block">可怜终老地,此是我菟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还记得那一篇,我列举的理由,或许能帮助你来理解了。</p><p class="ql-block"> 高手过招,招招高明,见招拆招。难分仲伯。</p><p class="ql-block"> 如果这样去读刘白的茶诗,估计,更有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