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阿房宫长什么样?

已注销用户

<p class="ql-block">“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p><p class="ql-block">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如此形容这个极尽华丽的秦代宫殿,阿房宫也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 | 清·袁江《阿房宫图》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袁江,字文涛,号岫泉,是清代的一名宫廷画家。袁江擅画山水楼阁,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宫阙殿宇和民间传说中的阆苑琼楼,都是袁江笔下反复描绘的题材内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 | 清·袁江《九成宫图》(唐朝离宫) |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一幅《阿房宫图》即以秦朝兴建的阿房宫为题。画家凭借自己精深的古建知识,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使一组组早已经逝去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建筑得以再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江使用12条通景屏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画面的宽度与广度,再现了阿房宫当年的恢弘气势,将华贵绮丽的画风发展到极致,将那“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传奇宫殿呈现在观众眼前。</p><p class="ql-block"><br></p> <h3>图 | 清·袁江《阿房宫图》局部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h3></br><h3>画面背景群山高耸,云雾缭绕,仙气飘飘,超凡脱俗,既衬托前景的宫殿楼阁,又不禁令人想起《阿房宫赋》中的描述:“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从画作中来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似乎也并非夸张的修辞。</h3></br><h3> <h3>图 | 清·袁江《阿房宫图》局部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h3></br><h3>除此之外,在画面的细节中,画家还安排了众多的人物,或游玩于水边,或流连于宫阁,或执花,或抱瓶……丰富有趣,十分生动。</h3></br><h3>从人物群像中,观众就可以感受到“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的热闹。</h3></br><h3> <h3>图 | 清·袁江《阿房宫图》局部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h3></br>&lt;strong data-brushtype="text"&gt;今天的阿房宫</strong><h3>今天,传奇的秦代“阿房宫”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h3></br><h3>阿房宫遗址是秦始皇至秦二世时期计划营造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包括前殿基址,以及周边分布的上林苑一至六号、好汉庙等夯土建筑基址。</h3></br><h3> 图 | 阿房宫前殿遗址西部 | 来源于中国社科院</h3></br><h3>阿房宫遗址与西周丰镐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并称西安的四大遗址,是秦朝历史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国家第一次大统一和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志。</h3></br><h3>1961年,阿房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阿房宫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奇迹。</h3></br><h3> 图 | 上林苑二号建筑遗址远景 | 来源于中国社科院</h3></br><h3><strong>阿房宫遗址出土的瓦当、陶水管道等文物,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strong></h3></br><h3><strong>而阿房宫主题的绘画,也展现了古人对于历史的想象,视觉性地表现了“艺术中的古建筑”,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艺术资料。</strong></h3></br><h3>总监制:张筱曼</h3></br><h3>监制:邓莫南、王菁菁</h3></br><h3>责编:彭锋、韩丹</h3></br><h3>撰稿:李天琪</h3></br>编辑:刘梦迪、李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