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效能感。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观点。</p><p class="ql-block">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达成特定任务,以及是否善于运用所拥有的技能的一种信念。这是一种主观信念,每个人的自我效能水平不同,它和能力没有关系。</p><p class="ql-block">自我效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结果预期,“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另一方面,是效能预期,“我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到”,因此我要施展能力为此做足准备。具备这两种能力的人甚至能把压力、挫折当作证明自己能力的机遇。</p><p class="ql-block">自我效能高的青少年,更愿意投入学习活动中,并有较好的表现。良好的课业成绩能提升学习者的自信心,自然也会令其体验到幸福感,而获得幸福感是人终其一生的目标。</p><p class="ql-block">那么怎么做才能激发自我效能呢?</p><p class="ql-block">自我效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环境、个人能力与成就经历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p><p class="ql-block">提升自我效能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p><p class="ql-block">首先,从过往经验入手。过往经验可以提高当下的自我效能,增强信心。有些人认为只有成功的经验能够提升自我效能,但是从我从事多年的0—6岁的儿童教育经历来看,每个人都有自我修正、自我优化的天性。所以,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能提升自我效能。但是,长时间的失败经历会打击自我效能的表达,一直成功也不会激发自我效能。成功与失败经历的交错,就是提升自我效能的最好土壤。</p><p class="ql-block">其次,参考他人。他人成功的案例也可以增强自我效能。引导孩子观察他人的行为,并分析行为结果。注意选择和孩子条件相仿的人作为参考对象,如果身份悬殊,是没有参考价值的,无法获得有用的参考经验。所以,同学、同事间的分享交流是很有价值的。</p><p class="ql-block">再其次,重视语言鼓励的作用。鼓励、真诚评价、建议、劝告,也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所以请不要吝啬对他人的赞美,因为这是一种利他的表现,发现别人的优势而不嫉妒是一种美德,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p><p class="ql-block">最后,就是关注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过度疲劳或者身体不适、情绪不稳,都会影响自我效能。所以,成人自身的身心管理和青少年在成人协助下进行身心管理,都是很有必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