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史一瞥·司南佩

金耀先

<p class="ql-block">玉史一瞥·司南佩</p><p class="ql-block">谁都知道,勺子是一种餐具,不过,当它作为玩具时,也会为人们带来莫大的乐趣。比如在餐桌上转动勺子,勺柄指向的客人要被罚酒等等。</p><p class="ql-block">其实勺子的形象,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也曾经闪亮登场过,不但器型非常神秘,名称也十分动听,它就是“司南佩”。</p><p class="ql-block">司南佩是汉代一种形态特殊的玉器,上面琢磨成小勺形,下面呈“工” 字状,有穿孔,可系绳佩挂。</p><p class="ql-block">司南,就是指南,本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场的指南仪器,用于正方向、定南北。司南形如勺子,于是被借用在玉器上,成了司南佩。</p><p class="ql-block">汉代盛行占卜之风,所以司南又成为测算凶吉的工具。在放置的底盘上刻画天干、地支、八卦等占卦图案,算卦人根据勺的指向,作出测定。</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司南佩的出现,应该也是跟时代和社会风气密切相关的,司南原本是一种具有科学意义的实用器,最终被用在玉器上演变为佩饰,成了“吉祥物”——真的很佩服古人竟然如此“脑洞大开”!</p><p class="ql-block">司南佩的勺子形状跟指南有关,当然也源于天象中北斗七星的勺形排列,凡事都有因果,司南佩的这把勺子绝非凭空而来。问题是,司南佩下部的“工字”形状又源自哪里呢?</p><p class="ql-block">查阅了杨伯达先生编著的《中国玉器全集》,其中没有“司南佩”的玉器名称,但有“玉坠饰”,其器形就是司南佩,不知道杨先生编著此书时为什么没有采用“司南佩”的名称。不过在书中辑录了一件汉玉,取名“玉胜”(图7),这让我顿时兴趣大增。</p><p class="ql-block">“胜”这个字,在中国语言文字中是很具有神秘色彩的,特别是汉代玉器形制中,经常有“厌胜”(读作压胜)一词的使用,其代表器型有司南佩、刚卯严卯和翁仲,被称作“汉代辟邪三宝”,也就是说,此三种器型都具有趋利避害的功能。那么,杨先生书中的这件“玉胜”,应该跟“厌胜”有关吧?于是立即查了资料,果然从“胜”查到了“头饰”,查到了“西王母的头饰”,查到了头饰造型变化,最后演变成简化的“工”字型图案,又分别用于玉器“工形玉佩”、“串形玉佩”和司南佩。</p><p class="ql-block">中国的历史是古老悠久的,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的先人是聪慧卓绝的,而中国的玉文化发展史能够洞见和佐证这一切!</p><p class="ql-block">玩玉,说玉,也是因为其中神秘、神奇的文化内涵让我快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