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幕后操纵朱瞻基兵败交趾

守望孤独fubin

<h3>土木堡之变,一般认为是明朝军事的转折点,其实不对,从洪熙朝内阁成立开始,朱瞻基征交趾军队就开始出事了。</h3></br><h3>朱棣在位期间,英国公张辅和丰城侯李彬先后挂征夷将军印镇守交趾,打的服服帖帖,有一小撮不服的叫黎利,只有几百人,已经被打到老挝去了。</h3></br><h3>明仁宗继位的第二个月,就是永乐22年9月,镇守交趾的保定侯孟瑛和荣昌伯陈智就准备杀到老挝,把黎利这伙人消灭掉。结果朝廷一指敕令不让打了,命招谕之,还土;让这伙人回家。</h3></br><h3>朱高炽再废物也不可能下这样的命令,这道命令肯定来自于杨士奇,因为内阁决定要利用黎利这伙人。</h3></br><h3>当月,镇守交趾18年的布政使兼按察使黄福被调回了南京。黄福也是文官,为啥要调走他?因为他是山东人,北方人,不是一伙的。两个月后,主战的保定侯孟瑛被抓了个罪,削爵调到了云南。同时,朱棣安排在交趾的镇守太监马琪也被召回。</h3></br><h3>也就是仁宗继位三个月之内,朱棣安排在交趾的文官武将加上太监全部被调走。然后内阁派来了一个新的镇守太监,叫山寿。掌管交趾一切事务。这个山寿到交趾之后,军队就再也不剿匪了。养着,山寿来的时候,黎利是400多人躲在老挝。宣德二年4月,黎利攻打昌江城的时候,竟然能组织到8万多人,这才一年多,交趾的局面就全面崩溃。</h3></br><h3>朱瞻基不得已只能效仿朱棣,又征了一遍交趾。他命太子太傅 安远侯 柳升出广西,太傅黔国公沐晟出云南,就除了英国公张辅他的镇守北京不能动以外,剩下明朝排名靠前的武将基本全都去了,结果和土木堡一样,军队出去就出事了。</h3></br><h3>安远侯柳升陪朱棣五次北伐,啥事没有。宣德二年9月刚到镇南关,就是现在中越边境的友谊关中埋伏就阵亡。柳升是总兵、副总兵保定伯梁铭,当天没有参加战斗,在军营里暴毙。第二天,参赞军务的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李庆,北京顺义人,也是北方人,也在军营里暴毙。按照明史的一贯手法,这两个人都是病死的,就和皇帝一样,三名主帅在两天之内全部意外去世。这够邪门吧,还没完。第三天,柳升率领的明军东路军七万人全军覆没,是不是找到了土木堡和萨尔浒的感觉?黔国公沐晟和驻守交趾的城山侯王通也好不哪儿去,进攻找不着人,等你不想打的时候,找不到哪儿都中埋伏,那叫一个准。</h3></br><h3>沐晟是活活被打回云南,王通在交趾是守在城里,根本不敢出去。两个月之后,朱瞻基南征就宣布失败。就很明显,明军的一举一动,黎利提前都知道了,而且明朝的军队中肯定还有卧底,有人下毒搞破坏。</h3></br><h3>能够完成这个操作的没有别人,只有杨士奇。因为明朝的军队调度全部归兵部负责,而杨士奇他就是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h3></br><h3>明朝文人在写历史的时候,原则是好事都是自己的,坏事都是太监武将,要不就是皇帝的。搞乱交趾,他们说是朱棣派去的太监马琪干的,交趾作战不利,他们说是成山侯王通,不敢主动出击。最后放弃交趾,他们说是朱瞻基的主意,反正跟文官是一点关系没有,摘得干干净净,很纯洁。</h3></br><h3>撤出交趾之后,成山侯王通被文官弹劾下狱,差点给杀了。而真正搞乱交趾的镇守太监山寿,因为有内阁罩着,人家最后啥事没有。但是交趾在明朝没的时候,就算是崇祯上吊后南明阶段,他依然是明朝的领土,不是属国,叫安南都统使司,是嘉靖拿回来的,就是那个不上朝那老道,所以谁要说嘉靖不行,你就大嘴巴抽的。</h3></br><h3>嘉靖18年,交趾那时候已经叫安南国了,又乱了,姓黎的又被姓莫的篡位,嘉靖借机派咸宁侯仇栾,一年就把安南给平了,废安南国号改都统使司,就又变成明朝的领土了。嘉靖对文官也不好,和朱元璋有的一拼,所以史书里这一段没怎么记,但是嘉靖在征南的时候写过一首诗,</h3></br><h3>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br></br>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br></br>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br></br>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h3></br><h3>万历年间记录这首诗叫《送毛伯温》,说是嘉靖写给参赞军务的兵部尚书毛伯温,但是这首诗里头又是大将,又是横刀还解战袍,明显和文官没有什么关系。洪武28年,征南将军杨文广西平叛,朱元璋曾经写过一首诗叫《送杨文南征》。</h3></br><h3>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悬秋水吕虔(qián)刀。</h3></br><h3>雷鸣甲冑乾坤静,风动旌旗日月高。</h3></br><h3>世上麒麟真有种,穴中蝼蚁竟何逃。</h3></br><h3>大标铜柱归来日,庭院春深听伯劳。</h3></br><h3>嘉靖的诗就是完全效仿朱元璋写的,他这明显是写给征夷将军咸宁侯仇栾的,但是明朝的文官他见不得武将好,所以他们连首诗都抢,就已经不要脸到了极致。</h3></br> <p class="ql-block">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