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校历史教研组展现了教学理念的新风貌。三位教师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在确保课堂质量的同时,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现了教学的创新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韩宇溪老师的教学策略是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她不仅在课上通过多媒体和互动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还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研究历史人物来巩固知识。这样的方法既减少了传统作业的数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独立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樊培林老师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在他的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发现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与联系。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樊老师的作业设计也体现了减负的理念,主要是思维导图和简短论述,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减少了应试教育的负担。</p>  <p class="ql-block">刘志民老师的课堂以讲述为主。他在讲述中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历史,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同理心。而且,刘老师在作业上也极尽简约,主要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知识点的自测,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和即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p>  <p class="ql-block">这三位老师的授课方式虽然各异,但都体现了推陈出新的理念。他们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我校历史教研组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方式,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课后,我校校领导和初中文科组针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展开了教研讨论,校长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老师们对每位授课老师的课进行评价,都表示要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对于教课中的问题也被指出,并提出宝贵的建议,供以后教学中检验。</p><p class="ql-block">总之,同课异构不只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更是对教育质量的深入探索。我校历史教研组的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增效目标。这对于当前的教育实践,尤其是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