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雨还淅淅沥沥的下着,从象鼻山出来,我们赶到象山区象塘路的侗情水庄。</p><p class="ql-block"> 侗族是一个很特殊的民族,用接待我们的“二嫂”(结了婚的女人叫阿嫂)的话说,女人在寨子里绝对至高无上,女主外男主内,女婚男嫁,一个地地道道的母系社会。阿哥嫁给阿妹时,彩礼不是车子房子,而是银饰四大件,第一是银梳,表示舒舒服服一辈子;二是银手镯,表示园园满满;第三是银碗筷,那是给孩子准备的,具有消毒作用;四是银腰带,能祛湿排毒,保健身体。一把银梳,就是侗族女孩的“结婚证”。而这四大件,都由阿哥亲手打造。</p> <p class="ql-block"> 侗情水庄是3A景区,雨后的水庄明澈清静,景区门口,迎面而立的是一个巨大的水车,两侧极具民族特色的银柱挺拔而庄严。两个身穿侗装的阿妹欢迎远方的客人。走过侗家小道,还有侗家阿哥吹着欢快芦笙迎接游客到访。在侗族民俗陈列馆,陈列着下放时好多我曾经熟悉的农具和农村生活用品,也有侗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列展,如吊脚楼。听罢侗族阿妹的侗族大歌,在风雨桥口,可品尝侗族人向远方客人致敬的迎门酒,尝过的团友说,一杯清淡的米酒而已,喝不喝随意。走过风雨桥,广场上,一个巨大的银色茶壶悬在空中,它是侗情水庄的特色景观,也展现了侗族人对银器加工的钟爱。</p> <p class="ql-block"> 侗情水庄是从偏远地区整体搬迁过来的村寨,水庄的建筑大多是汉化的结构,仔细观察,居住在这里的,基本是景区工作人员,包括那位一头长黑发的老人。二嫂也不避讳告诉我们,水庄就是政府扶持的对象,所以,通过了解侗族的民风民情,引导游客消费才是主要目的。我曾经在游览九寨沟时,遇到一模一样的参观导购模式,先由庄子里选出年轻有文化的“阿嫂”做导游,参观村寨,然后引到家里做客,大谈特谈自己的故事及当地风土人情和“银”文化,并现场为一名游客刮痧,最后引到村庄里规模颇大的主要是银器的合作社购物,所以导游就是导购。经不住诱惑,2020年我曾在九寨沟买了银汤匙银碗外加一条银手镯,当时熟银单价是23.8元/g,花了4千多块,这里好像是25元/g,略涨了一点也正常。</p><p class="ql-block"> 侗族的饮食,起居,健康都与银器密切相关,这与贵州,云南,四川的少数民族村庄基本一致,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银器文化。而侗情水庄实际上就是集吃、喝、玩、购一条龙的旅游景点,重点就是推销银器。当然,你如果确实需要,在欣赏侗族水乡风情,了解侗族文化的同时,购买一点物品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让游客泡在购物店里就变了味,景区也就名不副实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