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个园”建于清嘉靖年间,是两淮盐务总商黄至筠的家宅。黄至筠不仅名中带竹,也非常喜竹,不仅园子里遍植绿竹,园名的“个”字也由“竹”字而来。不过逛个园,单是赏竹是远远不够的,这里还有另外两大看点——建筑和假山。</p> <p class="ql-block">个园位于扬州古城北隅,以叠石精巧而闻名于世。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现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个园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称“个园”。</p> <p class="ql-block">个园的假山尤其出色和精妙。园主运用不同材质的石头(笋石、湖石、 黄石 、宣石)根据季节造景,春夏秋冬季季不同,景景悦人,被称作“四季假山”。</p> <p class="ql-block">汉学堂作为个园中路住宅的第一进,是黄家正式的接待厅。整个房间由柏木建成,走进堂内,清幽的柏木香隐约可闻,再浮躁的心境也就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清颂堂是黄家住宅中等级最高的厅堂,用以接待最高级贵宾、家庭祭祀和议事。和其他厅堂不同,这里的屋内没有立柱,也因此显得更加宽敞和亮堂,间接展示了主人家世的显赫。</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园中,属于江南园林的美好处处可见。个园很小,不过50亩面积,比不上颐和园、拙政园的气派豪华;个园很大,装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装着天地间的山山水水和属于扬州盐商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何园,原名寄啸山庄,是扬州私家园林中的压轴之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同时被评为首批全国重点园林,位于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以北的徐凝门街。</p><p class="ql-block">罗哲文先生为何园题词“晚清第一园”。</p> <p class="ql-block">何园的总面积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全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部分,园内回廊曲折,复道行空,亭台楼榭不规则地散落分布于山水之间,漫步其中,一步一景,宛若穿越回到晚清时期,素有“晚清第一园”之誉。</p> <p class="ql-block">何园建筑布局由园居、东西花园、片石山房组成,环环相扣,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至完美。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p> <p class="ql-block">在水心亭的南侧,便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复道回廊。整条复道回廊全长1500多米,分为上、下两层,将东园、西园以及住宅院落全部串联在一起,构成一座整体建筑。这样的建筑设计发挥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素有“天下第一廊”之称。</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本叫作"保障湖",后来乾隆元年(1736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饱览了瘦西湖的美景后赋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在诗人汪沆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一锅子",是一个高消费的地方。他认为,与家乡的西湖相比,保障湖并没有西湖那么大,于是巧妙的以"瘦"结尾,这才有了"瘦西湖"这个名号。</p> <p class="ql-block">徐园,1915年建于原“桃花坞”旧址,为纪念军阀徐宝山而建的祠园。园门如望日的满月,门额书“徐园”两字,一楷一草,别有风味,为吉亮工所书。徐园内的主厅是“听鹂馆”,馆内有一副楠木罩阁非常值得一看,它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看似整体,实为三块拼合,只是接缝处理得极为细腻。</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上遍植梅花,每当冬季梅香四溢,引得游人纷纷来此踏雪寻梅,故又称“梅岭春深”,为清二十四景之一。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密集的地方,历史上早见于史书记载的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如今全都集中在这里,高低错落有序,每座建筑布局都很别致。</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景之一水云胜概。胜概,指美好的境界。旧址在长春桥西,原属趣园,与四桥烟雨景点相接。内有吹香草塘、隋喜庵、坐观垂钓、春水廊、胜概楼、小南屏诸胜。今日的水云胜概之景位于瘦西湖北岸,东起玉版桥,西至五亭桥,沿着湖岸,一路所见到的美好风光。</p><p class="ql-block">桂花厅外廊柱楹联为:</p><p class="ql-block">林外钟来知寺远,</p><p class="ql-block">柳边人歇待船归。</p> <p class="ql-block">钓鱼台,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在此钓鱼。</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p> <p class="ql-block">白塔身白色,也称观音寺白塔。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硕大的率堵波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白塔高27.5米,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稳健不同,白塔比例匀称。</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是一座由山涧栈道、单曲拱桥、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而成的组合桥。山涧栈道由黄石垒成,雄浑古朴。单曲拱桥为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杆24根,上下各24级台阶,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月、花,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郁达夫曾评论:二十四桥的明月是中国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