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b></p><p class="ql-block">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藏语称“曲登”。佛塔最初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佛教东汉末期传入中国,历汉化融合而形成本土佛教文化,佛塔样式也由覆钵式塔汉化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传统中国佛塔按建材可分为木塔、石塔、砖塔。河南省登封市的嵩岳寺砖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p><p class="ql-block"><b>魏晋南北朝时期</b></p> <p class="ql-block"><b>嵩岳寺砖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南登封县嵩山南麓嵩岳寺塔,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p> <h3><strong>神通寺塔</strong></h3></br><h3>山东济南朗公谷神通寺单层石塔,俗称“四门塔”。塔身没有明确的年代记载,但塔内造像有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年号,参考塔身形制,或属此时。<br></br></h3></br><h3> <h3><strong>佛光寺塔</strong></h3></br><h3>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之侧有一座六角砖塔,寺僧称之为“祖师塔”。塔身无详细建造年月记载,但参考其形制,应当为魏齐年间之产物。</h3></br><h3><strong><br></br>隋唐时期</strong></h3></br><h3> <h3><strong>随塔</strong></h3></br><h3>隋塔,因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故称隋塔。隋塔,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东北方向山区,是国清寺的标志建筑物。</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法王塔</strong></h3></br><h3>游仙寺法王塔,建于公元601年(隋朝文帝仁寿元年),位于陕西省周至县马召镇黑水峪口的仙游寺,高7层,这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朝砖塔。</h3></br><h3> <h3><strong>隋舍利塔</strong></h3></br><h3>隋舍利塔,建于公元601年(隋朝文帝仁寿元年),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寺,高7层。相传隋文帝杨坚为感戴僧尼智仙抚养之恩,诏令在全国各处名山建佛塔以藏舍利子,故名隋舍利塔。</h3></br><h3> <h3><strong>玄奘塔</strong></h3></br><h3>西安兴教寺玄奘法师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为总章二年(公元699年)所建,为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和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梁思成称国内砖塔之砌作木构形者,当以此为最古。<strong><br></br></strong></h3></br><h3> <h3><strong>香积寺善导塔</strong><br></br></h3></br><h3>香积寺善导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约17.5千米的长安区潏滈两河交汇处的郭杜乡香积村香积寺内。寺为唐代著名的古刹,始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佛教净土宗的门徒为纪念祖师善导而修建的,塔顶及塔内各层楼板已毁。</h3></br><h3> <h3><strong>慈恩寺大雁塔</strong></h3></br><h3>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现存塔身为武后长安中(公元704-704年)重建,宋明清民国以来,多次重修。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h3></br><h3> <h3><strong>荐福寺小雁塔</strong><br></br></h3></br><h3>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公元707年-709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h3></br><h3> <h3><strong>嵩山法王寺塔</strong></h3></br><h3>相传法王寺创始于汉明帝朝,与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同时建立,但无法得到证实。法王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法王寺后西北侧的山坡上,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法王寺塔约建于唐代盛期即八世纪前半叶,是唐代佛塔中较为优美的古塔。</h3></br><h3> <h3><strong>北京房山云居寺石塔</strong><br></br></h3></br><h3>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云居寺内,是由佛塔和石经组成的一组文化遗存,佛塔最早的建于唐景云二年(711年),是北京市最古老的一座唐塔,此外还有四座唐塔和一座辽塔。石经开凿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年)结束于明代,前后延续1000多年。</h3></br> <strong>崇圣寺三塔</strong>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名千寻塔,始建于唐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859年),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高69.13米。南北两座小塔外观轮廓线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两小塔相距97米,皆高42.19米,是一对10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strong>杜顺禅师塔</strong><br></br><h3>杜顺禅师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半坡上的华严寺内,建于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2年),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的墓塔。杜顺禅师塔为砖结构,平面四方形,七层,高22.88米,楼阁式。塔四角悬挂风铎。塔身第三层嵌“无垢净光宝塔”石碣。第七层横额刻“严主”二字。塔前原有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杜顺禅师碑》,今已迁至西安碑林博物馆。</h3></br> <h3><strong>昆明惠光寺塔</strong><br></br></h3></br><h3>俗称“西寺塔”。西寺塔是13级四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约40.5米。始建于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历时30年方建成。1984年修葺时发现刻有南诏字号“天启十年”(859年)的砖刻。</h3></br><h3> <h3><strong>灵崖寺慧崇塔</strong><br></br></h3></br><h3>山东省长清县灵崖寺慧崇塔,位于塔林北端最高处,是唐代灵岩寺高僧慧崇禅师的墓塔。慧崇塔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是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墓塔。</h3></br><h3> <h3><strong>净藏禅师塔</strong></h3></br><h3>净藏禅师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西北十二里嵩岳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的会善寺, 始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分别在1964年和1998年进行修缮。</h3></br><h3> <h3><strong>同光禅师塔</strong></h3></br><h3>同光禅师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常住院东墙外约60米处,建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是一座四角亭阁式唐代砖塔。</h3></br><strong>辽宋至明清时期佛塔 待续</strong><strong>图片源自网络</strong><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