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子 某日,早晨下早操后,教务处孟常道主任匆匆赶到我家,说:“王老师,你老同学——咱的林校长昨夜得了急病,咱场部里车把他送到城里,病情不见好转,现在转到蚌埠去了——”<br>“这么厉害,啥病?”<br>“还不是累的,学校工作一大摊子,又代两班复习班语文,是铁人也能累病。工作不让头,课又舍不得丢。去年我就给他说,让年轻教师上来,锻炼培养——他不放心,说代差了咋办,怕影响学校的升学率——”<br>“前一段时间,就听他常说‘累得不想动,浑身无力’果然病了——他的课咋办?”<br>“我就是来一者是给你说他病的事,二者想请你把他的课接一段时间,他恢复好了再给他。考虑到你还有三个班,这样,咱把学生集中起来上大课——在咱校办公室院里上,不增加你的工作量。”<br>“好的,那也只能这样了——”<br><br><div>经过两周的治疗,康复了,县教委安排了车把他接了回来。回校后我去瞧看他。<br>“请原谅,我不能脱身去看你,现在恢复得怎样?”<br>“还好。不怪你,还得感谢你呢?你进步挺快的,听学生说你知识点比我讲得还细呢——”<br>我笑说:“我哪敢跟你比——您是规规矩矩的本科生,我是函授的大专生——”<br>“学历只能代表文凭,成绩才能代表水平——魏书生也不是本科生,成为全国名师——著名教育改革家。”<br>“我们学校有几科把关的民师,学历都不高,同样能教出好成绩的学生。像石天门、马云台、刘山关、牛雁荡老师,课代得都很棒。我们学校的老校长鄯无为说过,代初中课的教师,学历不一定要很高,高中学历足矣。关键是一个‘辛勤’二字。看班看得紧,备课备认真就可以了。”<br>“上述优点外,再加上一个好的方法——”<br>“是的——我听说你辅导学生的作文方法很好,说来听听——”<br>“没有什么好方法,就是‘每日一练’——要求学生天天写,一天一小段,时间长了,写作速度就快了。我定期检查,督促每天必写。这样练速度,到中考生时,一般能在半小时内完成一篇像样的文章。”<br>“我学校工作太多,抽不出时间督促检查,以后我也得向你学习。”<br>“得了吧,羞煞我也——我得向领导学习——”<br>“现在在业务上,我得向你学习,我这段时间,我身在蚌埠,心却在家里——”<br>“我理解,一关心学校整体工作,二关心你的两班学生——”<br>“我明天上课,你歇歇吧——”<br>“能上吗?真的完全康复了?”<br>“能上,生就教书的命,一天不站课堂就不舒服——”<br>“怪不得教委主任给你送外号‘拼命三郎’——”<br>“活着干,死了算,轻伤不能下火线——哈哈——”<br>“毛泽东时代的好学生——新时代的好校长——哈哈——”<br><br></div><div>他郑重其事地“说是高调也算,说不是高调,也符合我们这一代人性格特征——我们这一代,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们,思想磊落,胸怀宽广,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尤其是这一代民师,朴素勤劳,愿为党排忧解难,为教育大厦添砖加瓦,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克己敬业。当然,生在这个时代,找工作也难,于是就珍惜工作,真诚奉献。”<br>“正像一首《民师之歌》中 唱的那样:我们地位不高,我们任劳任怨,同公立教师休戚与共,一同奋战。我们愿做五岳,擎起教育的大厦,我们愿做高山托起教育的蓝天。我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的是祖国的明天……”<br>“好,这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br><br>暑假里的一天,天柱校长光顾了我的小店,询问了盈利情况如何,我如实回答:<br>“还好,能够维持住一家人的生活开支。”<br>“那就好,比在家种地强就好。咱也能腾出点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说着,他从腋下拿出一本书来,“送你一本书看看——”<br>“什么书?谁写的?”<br>“现代汉语方面的,鄙人的——”<br>“我的天呢?你出书了,什么时候写的?”<br>“准备好长时间了,最早是给全场民师培训‘现代汉语’时的讲稿。我暑假里整理了一下,把它出版了——”<br>我双手接了过来,书名是《中学语文语法例析》,崭新的书籍散发着油墨香。我说:<br>“祝福您,待会我好好拜读,以后可作为我辅导学生语法的参考书。”<br>“谬误之处,请指正——我就是平时太忙,若有空的话,我认为作为战斗在一线的教师,应当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一下,对自己是一个鞭策,对年轻教师是一个参考。我希望你在这方面也应该这样——”<br>“我喜欢文学,闲暇之时,我在写些文学作品呢,对语文教学方面的总结,我现在跟你比,经验还不足,写不出来多少东西,我想再历练几年,成熟几年,有经验了再写。”<br>“也是,你现在文学方面写多少篇了?”<br>“约有二三十篇了吧,都不上档次——”<br>“你现在就上档次还了得?要像鲁迅、茅盾、巴金一样,你的书也不要教了——慢慢来嘛,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出成果的——”<br>“此言极是——”<br>“不耽误教学,不影响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写写文学作品,也是件有意义的事。长期坚持下去,说不定到晚年你还能成为作家呢?”<br>“你给我推算的时间太长,我想到没退休的时间就出点成果——”<br>“不太现实,没退休,你哪有时间坐下来写作,心静不下来,是出不了成果的——”<br>我笑说:“哥说得也对——”<br>他笑道:“哥啥时说错过——”<br>“哈哈——”“哈哈——”<br><br></div><div>笑声在小店荡漾——</div> (未完,待续) <h5>作者简介:<br>王克敏,笔名王子,男,安徽涡阳人。安徽省作协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著作有《道源乡情》《七彩文学》《诗和远方》《七彩经典语文(教师版)》《七彩经典语文(学生版)》等五部(100多万字),其中前三部被喜马拉雅媒体收录。有个人文学公众号“道源文学”(DYWX7217688),原创文章200多篇。</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