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非正常专利申请”四大问题

恒标知产 蒋旭

<br>一什么是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br>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是指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不以真实发明创造活动为基础,为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虚构创新业绩、服务绩效,单独或者勾联提交各类专利申请、代理专利申请、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等行为。<br><br>二为何要打击非正常专利?<br>1、违背专利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扰乱秩序。<br><br>2、消耗国家行政资源,使得审查员无法有充足的精力审查正常专利。<br><br>3、扰乱了国家在国内对专利审查工作的部署工作,还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自主创新形象。<br><br>三收到非正常通知后怎么办?<br>1.确定选择撤回or进行申诉<br><br>首先,确定专利被列为非正常专利的具体原因。根据通知中“案情说明”的情况,并结合申请人自身的情况,客观分析是否真的存在非正常专利行为,如确实存在,则建议选择撤回;如认为是“误伤”行为,也可选择按要求提供相关的申诉材料进行申诉。<br><br><br>2.准备材料,按时答复<br><br>无论是选择撤回还是申诉,都需在要求答复时间内完成提交。因为一旦错过要求答复时间,地方局将视为“拒不配合撤回/申诉”,从而直接上报至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即丧失了最宝贵的整改机会。如果选择撤回,那么需要向国家知识产权递交主动撤回专利申请。<br><br>选择申诉,则需提交充分的意见陈述和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研发记录文件、研发能力证明资料(例如发明人学历/职称证明、获得政府或第三方的认定的研发/测试平台证明等)、专利检索报告、专利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情况等。<br><br>四非正常申请专利的后果<br>1、不予费用减缴<br><br>申请人不予减缴专利费用,已经减缴的,要求补缴已经减缴的费用,情节严重的,自本年度起五年内不予减交专利费用。<br><br>2、通报批评<br><br>纳入信用平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报》上予以通报,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br><br>3、申请数量不计<br><br>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数量统计中扣除非正常申请专利的数量。<br><br>4、不予资助奖励<br><br>不予资肋或者奖励,已经资肋或者奖励的,全部或者部分追还,情节严重的,自本年度起五年内不予资肋或者奖励。<br><br>5、刑事责任<br>通过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骗取资助和奖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会追究刑事责任。<br>

非正常

专利申请

申请专利

申诉

撤回

不予

减缴

专利

或者

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