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周阅读一本新书《历史学是什么》。初次看到书名以为是一本学术类的书,但是读完后其实是一本社科类的书籍。</p><p class="ql-block">本书的作者先从历史的来历讲述。历和史原本应该是两个系统,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责。但历官要将推算或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这些记录成为历法、历书或天象表。这些记录必定要有确切时间,形成一个严格的时间序列,否则就会毫无意义。史官的职责虽然是记事,但记录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必定也需要有具体的时间,因而自然地形成原始的编年记载。尽管分属两种不同的职责,但开始时,记天象的历官和记事的史官在人员上并没有分工,往往就是同一个人。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同一个人才有资格,因为一般人不可能掌握历法。直到19世纪末,在中国的学术分类中,并没有历史这么一门。今天所说的历史一般只要用一个史字来表示就可以了。这里可能需要说一个大家都不爱听的或者不相信的话了,就像中国大多数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名词都是借鉴于日语一样,历史这个名词也是来自日语,尽管这两个字本来都是中文。并且已在中国用了至少3000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大量引入西方的科学概念,首先用历史来迻译西方概念的history,然后被早期游历日本的中国人介绍回来。实际上日语是借用了汉语古籍中已有的固定搭配,这种现象在语言学上称为借词。我们的历史是从口耳相传到结绳记事到刻木记事然后出现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再到口述历史(录音技术的兴起),有些地方会有画图记事。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才说了,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为史学,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科学。</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历史的类型,分为时间系列、空间系列、内容系列、人物系列、另类历史。这一部分其实通过这些分类大概也就能知道如何分别。</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讲述了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比如春秋笔法,这种笔法对于历史采用的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也就是说在记录历史时,遇到尊者、亲者、贤者,都应该采用隐恶扬善的曲笔,尽量多记有益的事情,不利的即使无法完全舍弃,也应该加以隐讳。对于这种我们就要有分析的去看了。对于个人来说,完全可以这么写,但是如果对于历史来说,那将是恐怖的事情,因为这就相当于篡改历史了。如果要研究历史我们应该以一种公正的态度来记录,这样才能以史明鉴也能供后人学习以及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