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春,江西赣南。<br><br><div><h1><font color="#b06fbb">车轮压碎了山道上斑驳的阳光,</font><font color="#b06fbb"><b><br></b>满眼的尽是熟悉又陌生的景象。<br>近了,更近了,<br>游子梦中的老屋,<br>我是这样迫切的来到了你的身旁……</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h1><font color="#b06fbb">推开结着蛛网的大门,<br></font><font color="#b06fbb">竟看到童年的自己站在天井中央,<br></font><font color="#b06fbb">听到奶奶的呼唤,爷爷的鼾声,<br></font><font color="#b06fbb">还有那堂屋里的留声机在歌唱。</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h1><font color="#b06fbb">甬道里,飘散着叔叔、<br></font><font color="#b06fbb">伯伯家腊肉炒菜薹的香气。<br></font><font color="#b06fbb">阁楼上,靠着粮垛举头上仰,<br></font><font color="#b06fbb">看着被光柱唤醒的尘埃,<br></font><font color="#b06fbb">在快乐的舞蹈。<br></font><font color="#b06fbb">夹道中,看到了童年,<br></font><font color="#b06fbb">正在与一群玩伴奔走追逐的身影。<br></font><font color="#b06fbb">天井内,眼见奶奶伴着一缕夕阳,<br></font><font color="#b06fbb">消失在巷子的尽头。<br>  </font><font color="#b06fbb">晒谷场上,</font></h1><h1><font color="#b06fbb">有蝙蝠在轻快地掠过,<br></font><font color="#b06fbb">萤火虫提灯漫天飞舞,<br></font><font color="#b06fbb">这里承载家族收获的喜悦。 </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h1><font color="#b06fbb">青砖,黛瓦,马头墙。<br></font><font color="#b06fbb">柴垛,竹竿,旧衣裳。</font></h1><h1><font color="#b06fbb">梦中的老屋离我好近好近,<br></font><font color="#b06fbb">成长的一切都在那里静静的绽放,<br></font><font color="#b06fbb">童年永不消退的记忆,<br></font><font color="#b06fbb">一滴滴凝成了醒来的热泪……</font></h1><div><br></div></div>  关西新围,为关西名绅徐名钧建于嘉庆三年,历经二十九年终于道光七年,占地77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结构功能最全的一座围屋,是赣南围屋的最佳代表,因与其父所建西昌老围屋所对应,故称“新围”。  来到关西新围正门已接近中午,几个新围里的“年轻女人”正在准备午饭。  整个围屋呈“回”字形,中间的“口”字部位就是这座祠堂,也是围屋内等级最高的建筑,门前由一雄一雌一对石狮把守,目前中原地区已经几乎绝迹的宗祠在这里仍然完整的留存着,向世人昭示着他们的来路。  祠堂是屋里的圣殿,是围屋内人们肉体与灵魂的聚集地,口小肚大,挑梁高,空间阔,人站在里面自觉渺小,光线从天井上斜插下来,投射在迎面摆着的祖宗牌位上,四周是一片威压的暗,肃穆而庄严,让你一进去就腿软,就想跪下磕头。  围屋内的徐氏传人,曾经的公家人,退休后落叶归根,回到老屋,当起了义务讲解员,讲解时眉飞色舞,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仿佛和这老屋一起回到了当年,焕发出了青春的气息。  <p class="ql-block">这位老阿妈可能是这围屋里现存年纪最大的徐氏媳妇了,她从正午的阳光中朝我们款款走来,看到我们的长枪短炮,仍淡定从容的和我们侃侃而谈,熟练地配合着,摆出我们想要的各种姿势,始终笑脸相迎念念有词,后经本地导游翻译得知,她家里在围屋内开设有一间农家乐和小商店,这是在邀请我们去他家里用餐及购物。商品社会下,每一个笑容背后都标好了价吗。</p>  围中的屋子以甬道相连,空间组织得当,门开户户相通,门闭独成单元。  看着这样的天井,总有一种超现实的赶脚,有木有?  <p class="ql-block">层层递进的深宅里,</p><p class="ql-block">裹藏了多少动人的故事。</p>  青砖、灰瓦、黄木,都是就地取材的,青砖围墙,灰瓦为顶,黄木做窗,依山傍水,冬暖夏凉,彻底的融入自然。  据导游介绍这座围屋的夯土墙中加入了黄糖、米粥等天然食品,既可增加夯土的黏度,又可在遭遇袭击弹尽粮绝时,剥下充饥。  老表,你倒是有多少东西要吃,家伙事儿挂了一整墙。  这屋里最年轻的动物。  走出围屋才发现手书门联的是一位客家大人物。  老围的地势要比新围的高一些,与新围相比就像是一道老汤更为原滋原味,时间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更为明显。  一个家族两个支系。  十里空街静,寒灯照泪眸。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高墙大宅,空无一人。  要不是这标语,都忘了这里曾是前线。  <p class="ql-block">乌石围——因门口有块蛤蟆形的乌石而得名,明朝建的,住的是客家人,据说修了二十八年,当年也曾显赫一时,现在虽然仍顶着文物古迹的名份,但它也经不起岁月的消磨,确确实实的破败了。</p>  在乌石围转了一下午,几乎没有见到过壮年的男女,只有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图为一名客家奶奶抱着孙子从屋前走过。  <h1>相关背景资料</h1><div><br></div>赣南围屋(360百科)<br>全称赣南客家围屋,当地人称为土围子或者水围 ,是位于江西赣南地区的客家特色民居建筑。 围屋是客家建筑的早期形式,源于半坡时期的村落布局,是汉晋时期中原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聚族而居的民居形式--坞堡在赣南客家地区的直接移植, 始建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早期。<br>赣南围屋是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是一种把家、堡、祠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型、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 尚存600余座,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安远、寻乌等地。 赣南围屋代表性建筑有龙南市的关西新围、燕翼围、渔仔潭围、乌石围,全南县的雅溪围屋群,定南县的虎形围和明远第围,安远县的东生围等。 赣南客家围屋,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世界上最璀璨的民居建筑奇葩, 是赣州市最具特色的传统建筑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 见证了客家人从中原移民至江西赣南,修建赣南围屋以抵御当地土匪的历史。<br>201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4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赣南围屋入选。  <h1><font color="#b06fbb">看厌了春花秋月,</font></h1><h1><font color="#b06fbb">也看看凋敝与沧桑。</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轻盈是美,</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沉重亦然。</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