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皖游记-含山的和县

悟空

<p class="ql-block">踏着秋的落叶,深入罕至密境找寻远古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沿着一条蜿蜒的砖砌小路徒步来到陶店村汪家山北坡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初春时节,寒意浓浓,万木枯萎,遗址静静地躺卧在汪家山的腹地,遗址下面,龙潭小溪自南向北缓慢流淌。遗址旁树立的碑石文字记载着昔日的发掘过程以及重要的科学价值,细读碑文,当年考古盛况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50年前,因兴修水利,在和县善厚镇陶店村汪家山北坡,一根龙骨的发现,惊动了国家和省市县文物部门,随后,各路考古队伍纷至沓来,对惊现的龙骨点进行三次发掘工作,不久,一具较为完整的直立人头盖骨化石横空出土,被命名为“和县猿人”,并跻身历史教科书,与“北京猿人”“元谋猿人”齐名。1988年,“和县猿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然而,从首次发掘出头盖骨化石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和县猿人”遗址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只闻其声,不见行动,有名气无景气,遗址依然处于“冬眠”状态,它潜藏的考古价值和科研价值没有被完全激活。大山之下,究竟掩埋着多少远古人类的文明,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开发利用,彰显“和县猿人”遗址的文旅功能,是民意所向、文化所向、责任所向。</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金色的稻田,收获季到了</p> <p class="ql-block">坝上还有垂钓的</p> <p class="ql-block">只安阳光普照,哪里都可晒秋!</p> <p class="ql-block">饿了,就地觅食</p> <p class="ql-block">先来碗羊汤粉</p> <p class="ql-block">主菜来了</p> <p class="ql-block">大鱼头</p> <p class="ql-block">湖畔好宿营</p> <p class="ql-block">六衡石头部落位于含山县仙踪镇西北部的黄山山麓,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景区所在的六衡村下辖23个自然村27个村民组,726户2635人,现有耕地1818亩,山场面积1.7万亩。</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最为独特的是村民的房屋不用砖砌,全部就地取材用石片垒成,其垒砌技术十分高明,被称为"石头部落"。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山恋起伏、林木参天,家洼、六衡两座水库犹如镶嵌在群山之间的两颗明珠。还有古城墙、马蹄泉、高山草原等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吃农家饭、住石屋、用石井、过石桥、垂钓、采摘、登山、体验滑索喊泉。淳朴民风,山野之趣,原生态的山村生活,是驴友们探寻游览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近年来,仙踪镇紧扣乡村振兴主线,深入实施"文旅兴镇"战略。以六衡石头部落为核心景区,整合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本,相继建成游客接待中心、月亮湾驿站、高空滑索一喊泉、苗竹稍文化广场、六衡世外桃园、六衡草原天路等,目前环湖游步道建设、红梅路拓宽正在建设中,谋划启动精品民宿和康养旅游文化基地建设。2021年,结合建党100周年,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建成中共黄山区委黄山游击队旧址纪念馆,先后接待县内外机关干部、周边群众、景区游客20万余人次,受到一致好评,被评为县党性教育基地、"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全国3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六衡村的东南面,散落有姚兴庙、桂门关、倒旗山、教场、尉(遇)子桥等宋金时期的古战场遗址。</p><p class="ql-block">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大宋长江以北的地盘已经沦陷金兵手中,只能凭借长江这道天然屏障,维持南宋半壁河山。那一年,金兀术领20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声称饮马长江、踏平南宋,凶猛的前锋部队直指含山昭关而来。当时刘琦任南宋江淮制置使,他下令由淮西守将王权迎敌。谁知王权贪生怕死,不敢与金兵交锋,便命前锋兵马副都监姚兴率军迎敌,自己慌忙退守庐州,紧闭城门不出。姚兴领命后率宋军在定林铺(今属合肥市)击败金兵500骑先头部队,生擒敌骁将鹘杀虎。但人多势众的金兵大部队还是强渡淮河成功,三路并进,前锋直指战略要地含山昭关。姚兴只得带领自己17岁的儿子和3000将士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含巢交界的黄山八字口,想凭借这道天险阻挡金兵。姚兴一面派人向王权求援搬兵,一面率领将士死守八字口。</p><p class="ql-block">然而朝政腐败,投降派当道,王权迟迟不发援兵。姚兴凭借山势之险,杀得金兵寸步难进。经过多日战斗,姚兴部队急剧减员,仅剩400名将士。金兵发现姚兴久久没有援兵,攻势越来越猛,并用重兵将姚兴父子隔开,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姚兴陷入孤军奋战境地,遍体鳞伤。这时金兵收买了一个汉奸李二,这个李二因为过去对王权有点小恩,便经常出入王权军营,趁机盗走军旗,并交给了金兵。金兵得到大宋军旗后,马上想出一条毒计。他们将大宋军旗高高竖立在离姚庙约3公里的一座山上,设下埋伏圈。多日一见大宋军旗以为王权终于派来了援兵,便杀开一条血路直奔"宋营"而去,不料他一进大营,才发现陷入金兵重重包围之中。姚兴怒发冲冠,跃马上前,一刀砍断"宋"字大旗,以免众兵误入。姚兴连杀数名金兵,自己也被金兵刺中腹腔。他咬紧牙关,将流出的肠子塞回倒旗山 腹中,坚持战到流尽最后一滴血。</p><p class="ql-block">苦战的姚兴,急盼援兵,</p><p class="ql-block">姚兴死后尸首不倒,僵坐在马背之上,双目圆睁不闭,如同一尊铁打金刚。他的战马奋力狂奔,冲破重围,当跑到一座小石桥上,迎面正遇上姚兴儿子带领仅剩的几十骑兵疾奔而来。姚兴战马见之腾空而立,对天长啸,公子不知何故,慌忙下马叩拜父亲,可是久久不见回话,抬头一看,父亲血染盔甲,面目铁青,已经死去。后来这座石桥人们便改称"遇子桥",天长日久念白了,就成了"尉子桥"。姚兴砍倒大旗的那座山改叫"倒旗山"。</p><p class="ql-block">姚兴英勇不屈的精神,就连敌人也不得不敬佩。就在他战死后不久,金主完颜亮亲作《哀姚兴》诗感叹:"独领孤军将姓姚,一心忠孝为南朝,元戎若假微兵援,未必将军死尉桥"。</p> <p class="ql-block">鸡笼山半月湖位于和县西北,《太平寰宇记》载:"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鸡笼登山,因化为石,故名"。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鸡笼山半月湖地理位置优越,东接南京100公里,西距巢湖60公里,隔江马鞍山60公里、芜湖100公里,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近达80%,湖面积1000多亩,素有"江北第一名山"、"中华第四十二福地"之美誉。鸡笼山半月湖景区主要景点有:凤林禅寺、三和坛、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遗址、鸡笼山北山古道、青石牌坊、半月湖、王店村、百草园、农耕乐园、半月湖植物园、花海、环湖大道等。历代以来,文人墨客、香客僧尼建寺造亭,仿古探幽,咏诗勒石,诸如李白、许浑、李思聪、杨万里、贺铸、朱元璋、庄昶、王元翰、戴重、汤懋纲、近代著名书法家草圣林散之等都留有题咏;东汉未年金福、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山得道,后人为之兴殿名"三清殿",奉为三毛祖师;明朝高僧妙志、妙法、照安、志航等大师在此开山弘法,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里交相融合,相映生辉。</p><p class="ql-block">鸡笼山半月湖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仿古探幽、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历来为古今名人和旅游者所青睐。半月湖更是树木郁葱。一年四季景致别样,丹景烘霞、鸟语婉啼,宛如画中,令游人忘返留连。</p> <p class="ql-block">鸡笼山,旧名亭山,一作历山,又名凤台山。位于和县西北25公里的群山之中。海拨240米。《太平寰宇记》载:"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鸡笼登是山,因化为石,今山有石状如鸡笼,因名。"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为"一州奇胜"。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诸景点。相传,东汉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为之兴殿名"三清殿"。奉为三毛祖师,塑像供于殿中,殿内两旁为十八罗汉。内悬大钟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径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众前往朝山拜佛,络绎不绝,故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历代有李白、许泽、李思聪、杨万里、贺铸、朱元璋、庄昶、王元翰、戴重、汤懋纲等,都留有题咏。</p> <p class="ql-block">山不高,特点是直上直下,才有了这告示牌。经历过后方才有些后怕。</p> <p class="ql-block">石阶经游人的打磨变得很光滑,踩上去不由自主地想要打滑。人人都是小心翼翼的,大气都不喘…</p> <p class="ql-block">《太平寰宇记》载:“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鸡笼登是山,因化为石,今山有石状如鸡笼,因名。”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为“一州奇胜”。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诸景点。</p><p class="ql-block">定昌法师一心致力于鸡笼山历史文化的发掘,打造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鸡笼山风景区建筑,推动了和县旅游业的发展和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鸡笼山遍布参天古树,面积4500公顷,立木积蓄155000立方米。迂回于山间小道,目不见天,宛如置身碧海。这才有了现在的国家一级森林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