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四城

任重

<p class="ql-block"> 哪有这个说法?四城,说的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弱水四城”是自己起的名字,上图弱水边小圈里的四个不同时期的城。我们从额济纳达来呼布镇出发,由近及远,去这四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图中只有三个圈呀?对,右边的圈里包含了关注的两处城市遗址。</p> <b>黑水古城</b> 用导航软件定位“黑水城”会给带到“黑水古城”。图的上部长方形的一块是环城道路围起来的达来呼布镇城区,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平时说的去额济纳,实际就是到达来呼布镇。左下角标注“黑水古城”就在我们画上的第一个圈之中。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西夏的黑水城,地图上看黑水城在西夏北方边境和蒙古接壤。西夏国土面积不小,但其中包含了毛乌素、腾格里、巴丹吉林几个大沙漠,适宜居住的区域只有沿黄地带,河西走廊,居延地区也能算上一个。</p> <p class="ql-block"> 黑水城的百度的卫星照片。</p><p class="ql-block"> 在《弱水的句号》一文重说到居延海区域历史上曾水草丰美,河流湖泊密布,适合人类居住繁衍,考古发现了新旧石器时代大量人类活动的遗址,居延地区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的一个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黑水城是一座丝路古城,这里曾经存在过灿烂的西夏文明,马可波罗来中国就途径此地。西夏党项人语黑水叫"额济纳",这座城从诞生起就叫“额济纳”,据说西夏地名沿用至今仅此一处。</p><p class="ql-block"> 蒙古人灭西夏,蒙语黑水城叫做"喀日浩特",也是黑水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黑城、黑水城是一个地方,历朝历代都是因旁边的黑河(弱水)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图上看黑城在弱水(黑水)东南,基本正方形,大风搬运来的流沙一直堆到城头。</p> 西边城墙和流沙,圆顶建筑是城西南角的清真寺。 <p class="ql-block">  南城墙外,不远就设一个马面,即加强了城墙的强度,也便于战时可用交叉火力(弓箭)抵御敌军攻城。</p> 城门处方形小瓮城,外边是个豁口,里边设城门,进城的路左右各转90度才能来到城门下,使得敌军不能直接冲击城门。 流沙显示出大自然的力量。 费点力气,踩着风堆起来的流沙就能直接登上城头。 城西北角,城上,城下有数座佛塔。城墙上的特殊元素也成了黑城的独特标志。 弱水绕过黑城,河水两边有成片的胡杨。 黑水古城河对面的胡杨。 黑城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物资在这里汇集、流通,成为交通枢纽,这一地区地处边境,西夏为防蒙古入侵,扩大了城市规模,调集两个统军司到此驻守居延地区。也用西汉的办法迁移人口垦造田,黑城区域有过两个世纪的繁荣。 现今城里大概的模样。 <p class="ql-block"> 元朝的黑城政府-亦集乃路府</p><p class="ql-block"> 蒙古军队南下进攻西夏,首克黑水城,再取国都中兴府,西夏灭亡。元朝建立后,黑水城是蒙古军的前进基地,受到元朝重视,黑城设亦集乃路总管府,管辖居延地区和西宁、山丹两州。</p> <p class="ql-block"> 因其重要,元朝进行了扩建,元朝的黑城比西夏的黑城面积大了三倍,城内外常住人口近万,城区内有行政机构,市场,寺院等等,干道是连接东西城门的东西大街和南北街巷,街市比西夏时期还热闹、繁荣。</p> 也许有的旅游者有疑问,始建于西夏,扩建于元,粗算也有差不多1700年了,又赶上连年战乱,周边生态环境还如此脆弱,城池怎么能保存这么完好呢?<div> 仔细些的旅游者抬头一看便知分晓。</div> <p class="ql-block">  “黑水古城”!</p><p class="ql-block"> 古城是后人用的字眼,此黑水城是严格按比例“复刻”的,进景区大门就有说明。而且是用“黑水古城”的名称,复刻原型是“黑城遗址”。这种做法有点即科学又“狡猾”。</p> <b>黑城和大同城遗址</b> <div> 百度的卫片,为对比把两张卫片放到一起简单比较一下。上面一幅的是河边的黑水古城。下面一幅是荒漠中的黑城遗址,没统一比例尺,实际上黑水古城和黑城遗址一样大小。为保护遗址,做一个大小、式样、材料都一样的黑城,应该也算是文保的一个创新,如果遗址只让远观,游人没有切身体会,自然也不能尽兴,不过遗址确实受不住潮水般涌来的人们的冲击,保护是第一位的。<br></div> 关键还有一点,黑水古城在城和水的关系上还原了历史,让人们看到城市、人们生活对水的依赖程度。<br> 不再说李逵、李鬼了,黑城遗址在哪里?就在黑水古城的东南,直线距离14公里的沙漠里。 前边说到地图中右边一个圈中有两个遗址——额济纳黑城遗址和大同城遗址。两者相距大概有3、4公里。<br> 从百度卫星照片看,大同城遗址有嵌套的几重四边形,这些四边形更多是近年修的道路,实际大同城基本被流沙掩埋,地上残留部分只有南部和东部部分残破城垣。大同城历史悠久,面积并不算小,沙子之下一定会有很多遗存。<div><div> 大同城的军事用途也许更明显,它设置有内外两道城墙,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是剩下个不完整的土围子,有人把马群赶到这里圈着,当地人就叫这里"马圈城"。<div> 在网上看到大同城城墙遗迹的测量数据,估算外城东西长210米,南北宽175米,城大小差不多1.6万平方米。现存城墙残高4米左右。</div><div> 大同城在东、西两边设东西两座有瓮城的城门,黑城城门也是这样安排的,估计是从大同城沿袭下来的。<br></div></div></div> 大同始建于北周,黑城始建已经是西夏了,大同城要早建很多年。<div> 霍去病大破匈奴后,西汉控制了河西,在居延地区屯兵戍边。前文说到居延区域有西汉长城。</div><div> 北周武帝宇文邕(561年)为抑制突厥威胁,在居延地区设置了大同城。</div><div><br></div> 唐太宗(647年)设置了燕然都护府统领漠北地区,高宗时期改称瀚海都护府,后又改为安北都护府。看地图中安北都护府管辖的范围,就能知道当年唐朝的强大,大同城从边防重镇变成了内地城镇。<div><div> 武周时期唐国力减弱,突厥占领漠北,安北都护府从漠北南迁到北周宇文邕所建的大同城。<br> 公元743年唐朝在大同城设置了“宁寇军”,统领居延军务,时配置官兵1700人,马500匹,抵御突厥对河西走廊侵扰。</div></div> 大同城的外城墙损坏比内墙更严重。 大同城城墙、角楼、马面等遗迹我们还能依稀看到。有人说还有护城河,城墙边有些规则的洼地,我们非专业,看不出是不是护城河,但明显周围已经完全沙化。有考察说城外四周还有水渠、墓址、窑址等分布。 可据此推断一下内外两道城墙的距离。 东、西城门的残留,结构好像有些复杂,一般认为是城门和瓮城。 城墙留有很多规则的圆孔。现今修土墙,土坯砌的除外,一般用固定两边夹板,倒上土层层夯实。古人会不会也用种办法?那这些规则排列的洞就是固定夹板用的。 残留的一段外城城墙。 大同城的城外,一片小沙丘。 <div> 中原王朝衰弱之后,河西,居延区域先后受吐蕃、回鹘控制,西夏兴起,居延地区属于西夏,西夏建黑水城(今黑城遗址),设“黑水镇燕军司”。大同城成为黑城的附属城镇。</div><div> 蒙古军队攻下黑水城改称亦集乃路。<div> 黑城现存城墙为元代所建,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长超过1.6公里,东西两城门有瓮城。城墙西北角上保存一座高13米的覆钵式塔,很有特色。</div><div> 城的西南角有一座伊斯兰礼拜堂,可见当时的黑城有信奉穆斯林的民众。<br></div></div><div> 下面的照片是以前到黑城遗址拍摄的,贴上来是为了和“黑水古城”对比一下,现在黑城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单位,采取了更多的保护措施,不是照片中这样了。<br></div> <p class="ql-block">  “复刻”黑水古城的依据就在这里。</p> 清真寺的内部。照片为早些年所拍,现在设置了围栏。 黑城的城墙西南角楼。 黑城城南堆积的流沙。近些年国家拨款开展了对居延地区的保护工作,清除流沙的威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拆毁的塔。<div><br></div> 黑城的东城门。 站在东门口的沙堆上看城墙西北角的佛塔。 东门口城墙的结构。 流沙掩埋了城市。左边是城外,中间是城墙,沿着沙丘上踩踏出的小路往右走就到了城里。 明朝大军攻下黑城是黑城最后的战事,可这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再无人迹,成了一座“死城”。<div> 这就是所谓“黑城之谜”。</div> 缺水说。黑河改道向西,绿洲赖以生存的河水干涸,于是黑城被放弃。从卫星照片看,城西曾是宽阔的河道,现在的河水在西边较远的地方,城边胡杨林也大面积枯死(怪树林),感觉此说可信。但从城内遗弃的大量文物看,又好像是情况突变所致。 瘟疫说。有发现说黑城的墓穴中一个人的位置埋两个甚至更多的人,儿童的墓地也是这样的情况。而且这些人无外伤,像是突然大量死亡。因此推测也许突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城里大量死人,没死的人逃走了。 黑城再次被外国人关注已经到了1908年,俄国人科兹洛夫20年间在黑城掠夺性挖掘了三次。毫无顾忌把挖到的珍稀文物大批运回俄罗斯。而清末积贫积弱的中国无暇顾及这种对文明的掠夺。<div>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25534929的文章,详细介绍了黑城文物流失的情况。</div> 仅科兹洛夫第二次到黑城,挖开离西城墙不远的一座佛塔,取出文书就有2.4万卷,他用40头骆驼才把这些文献运出去。 据说到过此地的外国所谓探险家不只是克兹洛夫,但他们动手晚了些,弄到手的文物比克兹洛夫少的多,黑城几乎被科兹洛夫挖光了。这些有洞的、塌了半边建筑就是这些掠夺者留下的罪证。<div><br></div> <h5> 图片引自:https://cn.bing.com/images</h5><div> 西夏文书。<br></div> 在这些文物有大量的西夏文书典籍,是了解研究西夏王朝的重要文献,其中还有汉字和西夏文字对照的字典。 黑水城的文物中发现了夏汉合璧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后,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尹凤阁说:“这本字典能帮助我们看懂700册书。”(https://zhuanlan.zhihu.com/p/25534929) 黑城城墙西北角的佛塔,是黑城标志性建筑。 <b>东风航天城</b> <p class="ql-block"> 离开黑城遗址,到达最后一个圆圈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百度的卫片很清晰,有河流、房屋和大型设施。这就是我们到的第四个城-东风航天城。</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东风航天城还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刚刚在这里成功发射升空了神州17载人飞船,把三位宇航员送入中国空间站。东风航天城已经取得发射载人飞船30次成功30次完美成绩。</p> <p class="ql-block"> 1951年2月7日,华北军区重建解放军20兵团随后入朝作战,改称志愿军20兵团,参加了著名的金城反击战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流过航天城的弱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7年10月,20兵团代司令员孙继先接到中央命令,20兵团回国筹建导弹靶场。1958年3月,20兵团机关及直属部队数万人撤离朝鲜,秘密进驻内蒙古额济纳旗青山头地区,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戈壁滩,“消失的兵团”打响一场国防尖端科技工程的大会战。</p> 后来这里从内蒙古额济纳划归甘肃酒泉,酒泉也成了甘肃最大的地级市。在这片戈壁滩上建起了解放军第20训练基地,进行导弹发射试验,1959年转为国防科委第20基地,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中国发射第一枚导弹,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第一个载人航天器等等,创造中国航天历史上的多个第一。 全国的发射基地太原、西昌、文昌等等,基础队伍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东风航天城的东风公园,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戈壁滩变成了绿洲。 如今的东风航天城已经成了一座戈壁中的城市,发射各类卫星、载人飞船,而且还能准确回收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大家也许注意到前几次宇航员着陆场在四子王旗,现在都是在东风航天城的着陆场着陆,对返回舱的控制更加精准。 虽然参与中国火箭、导弹的发射都是绝密工作,参与者无人知晓,其中也包括20兵团的那些老兵们,但人们不会忘记他们。<div> 来到河西、居延古战场,能想起西汉名将陈汤灭北匈奴郅支单于,他上书汉元帝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现在经过无数不知名的人们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我们终于锻造出了比卫青、霍去病、陈汤更长、更锐利的“长矛”,陈汤的话随时能变成闪电、霹雳,中国有能力保卫国家和世界的和平。<br></div> 央视印象截图。神州17号载人飞船发射现场。<div> 在东风航天城,在外围参观了火箭总装的庞大厂房和巨大的发射架,中国航天发展的展览,东风公园等等,很多地方能看但不能自己随意拍,就用央视的图像吧。</div><div> 至此,我们更清晰了解了所关注的弱水边的四个地方——“弱水四城”。<br></div><h5> 注:除注明外,照片为张维平、任重所摄。</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