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吐峪沟,探秘千年古村 20230914

LH兰花草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驱车前往鄯善吐峪沟,欣赏吐峪沟峡谷风光,探秘千年古村——麻扎村。</p><p class="ql-block"> 吐峪沟位于鄯善县境内,东距吐鲁番市约55公里。这里不仅有怪石磷峋、沟谷纵横的峡谷风光,有展示古代文明风采壁画的石窟,有新疆现存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还有藏传佛教大寺院遗迹,既是西北地区穆斯林心目中的“东方小麦加”,也是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吐峪沟麻扎村是位于大峡谷南出口沟谷中的一个古老宁静的维吾尔族村落,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新疆保存最好、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它分布在绿塔耸立的清真大寺四周,约有二百余户人家。村庄完整地保留了维吾尔族古老的传统和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走进麻扎村,触目所及只有两种色彩,绿色的植物和土黄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由于色彩的单一,当地人喜欢用这种颜色鲜艳的布来装点摊位。</p> <p class="ql-block">  黄粘土建筑,在吐鲁番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吐峪沟麻扎村一直保持着用黄黏土建造房屋的传统习惯。村民们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采用砌、垒、挖、掏、拱、糊、搭(棚)等多种形式,集生土建筑之大成,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土建筑群。这里夏天的温度可达到49.6℃,年降水量仅十几毫米,地表的最高温度更是高得令人不敢想象,人们形容这里埋沙能烤熟鸡蛋,山石上能烙大饼。因此不少人家用黄黏土修建避暑的地下窑洞,有的窑洞是依山依坡掏挖而成,有的窑洞是用黄黏土土块建成。一般挖修的窑洞为四方形,也有长方型,深度在1.5-2米。地下窑洞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古文献有“敲蒸挡暑,皆撬地以居,夜出做事”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吐峪沟的东西两峰,素有“天然火墙”之称,火焰山是赭红色,峡谷中的土壤也是黄红色。黄红色土壤最适宜种植无核白葡萄,当葡萄从地中海沿岸传入中国,吐峪沟也就成了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的故乡。村子里有很多专门用来风干葡萄的房子。村中的民居以两层的平顶房屋为主,底层大多是窑洞式的结构,上层为平房,屋顶留方形天窗。有的还用土坯墙围起一个独立的院落,家里都有凉棚、晾房。家家户户由弯弯曲曲的小巷相连,即使从屋顶上走也可以互相串门。</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大清真寺修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占地20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做礼拜,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与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方法相结合的古清真寺,有别于中国内地传统的清真寺建筑方法。大清真寺由唤经塔、棒课楼、礼拜殿、讲经堂、阿訇居室、净身房及其它一些附属建筑物组成。</p> <p class="ql-block">  吐峪沟麻扎的全称为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俗称“圣人墓”,相传已有1300多年历史,麻扎村也因此得名。传说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后,其弟子、古也门国传教士叶木乃哈带5名弟子最早来中国传教,历尽艰辛,终于东行来到吐峪沟。在当地牧羊人的帮助下,叶木乃哈等6人便长住此地继续传教,伊斯兰教在吐峪沟开始盛行。后来,叶木乃哈等6人和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牧羊人)去世后,当地人把他们埋在山洞里,即成为现在的吐峪沟麻扎。</p> <p class="ql-block">  麻扎最初实际上是个不足几平方米,只能容纳5-6个人的山洞,洞前筑有下部为方形,顶部为拱形的歇脚室,还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清真寺。麻扎以绿塔耸立的大清真寺为中心,依山傍水分布,完整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在伊斯兰教圣地中地位显赫,是新疆最古老、最著名的两个麻扎之一,同时是世界伊斯兰教七大圣地之一,也是中国境内第一大伊斯兰教圣地。因此,吐峪沟被称为中国的麦加,很多人去朝圣前,要先来吐峪沟麻扎朝拜。去不了麦加朝觐,来这里7次,就等于去麦加朝圣一次(做了穆斯林应做功课的最后一功),所以朝觐的人也称这里为“穷人的麦加”。</p>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地区麻扎较多,就像象棋上的棋子一样散落在人口密聚的乡镇和村落里,这些麻扎广泛分布于鄯善县的鲁克沁、洋海、吐峪沟、喀拉和卓、阿斯塔那、吐鲁番市周围的艾丁湖乡、葡萄沟和较远的火焰山乡等吐鲁番的主要绿洲城镇村庄。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麻扎按照墓主人的身份、性别及性质大致可分为与伊斯兰教有关的麻扎和与伊斯兰教无关的麻扎两大类。这两类麻扎各有各的特点,有不相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麻扎朝拜的内容、形式和对象不尽相同,但是将麻扎神圣化加以膜拜却是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  吐峪沟大峡谷位于鄯善县境内火焰山中段,大峡谷从北向南把火焰山纵向切开,色彩分明的山体岩貌清晰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峡谷北起苏巴什村,南到麻扎村,两村间的长约十二点五公里,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吐峪沟之名,意思是《走不通的小山沟》,1992年,为了方便火焰山南北人民的往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人民解放军的大力帮助下,这里修了盘山公路,结束了《此路不通》的历史。我们乘车穿越峡谷,领略神奇壮美的峡谷风光!体验山峰之险、山体之奇、山岩之雄、山色之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