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抬杠”是指一种没有任何建设性的、实质性的争论,东拉西扯,似是而非,甚至是胡搅蛮缠、各持己见,谁也不肯服输的进行争辩;顶牛。</p> <p class="ql-block"> 其实“抬杠”跟争论没有关系,而是跟死人有关系。解放前,北京城里有开“棚铺”的店铺,有钱人凡有“红白喜事”,必请“棚铺”来家搭制席棚、扎彩牌楼。办红喜事有“棚铺”负责出租四抬或八抬花轿,并有司仪负责操办,力求热闹非凡。要是办“白喜事”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柏木棺材要三十二杠来抬。</p> <p class="ql-block"> 大概人们只听说过“八抬大轿”。何为八抬?这轿子的左右各有两根轿杆,小轿子由两人一前一后抬着。大一点的轿子,要在两根主轿杆的前后各穿付杆,两个人抬前面的付杆,两个人抬后面的付杆,这叫四抬轿子。八抬大轿就是在两根长轿杆的两端再横着绑根杆子,横杆的两端绑绳子,上面再穿杠子,两个人抬左前方的杠子,两个人抬右前方的杠子;左后方和右后方如是,八个人抬才叫“八抬大轿”。</p> <p class="ql-block"> 出殡用的三十二杠,抬的不是轿子,而是棺材。左右两根大杠有一尺来粗、丈二长。棺材绑在大杠上,前、后、左、右各有八个人抬,由“杠头”指挥同时起轿。这两根大杠上的棺材还要罩上黑缎子面金线绣的“蟒罩”。皇帝用的是黄缎子面由五彩线绣的“龙罩”。蟒和龙的区别在爪上,蟒为四指,龙为五指。蟒罩的顶端有蓝色“宝顶”,远远看去颇像个方型的天坛祈年殿。这三十二杠的大轿前面还有庞大的仪仗队,队前是倒退着走的孝子。三十二杠的棂轿由“杠头”指挥,高喝一声:“起轿——!”</p> <p class="ql-block"> “抬杠”的人,大部分都是临时雇来的贫苦百姓,“杠头”事先叮咛,没有命令,谁也不能“撂肩”。如有一人坚持不住中途放下杠子,这三十二杠的棂轿就会全部趴架。“抬杠”本是美差,不但有管饭还有银两,所以“抬杠”的人各个坚守岗位。</p> <p class="ql-block"> “抬杠”一词就源于此处,后来,老北京人就把争论不休的人称之为“抬杠”。而“抬死杠”、“死抬杠”的拌嘴人,的确谁也不肯放弃自己的岗位。</p><p class="ql-block"> (张峰 搜集 整理)</p>